教案中需要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资料,只有将教案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课文春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课文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1个要求认的生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新部首“四点底”“口字框”。
能力目标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青蛙的做法。
价值观
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乐观、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要求认的生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新部首“四点底”“口字框”。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乐观、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诱导质疑
1、讲故事,哲理铺垫:两人同行穿越沙漠,无粮无援,一人伤;另一人交手枪与五发子弹与伤者,约定一小时开一枪,以确定其方位。
2、欧洲谚语:即使掉进鱼塘里,也要看看看看自己的屁股口袋里是否钻进了一条鱼。
3、质疑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首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3、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识记。
4、分组朗读,相机指导。
5、交流: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探究
读读、想想、议议
1、从哪里知道小青蛙是快乐的?
2、小青蛙为什么要唱歌?
3、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反馈小结
1、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收获。
2、教师小结。
五、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故事补充:《当发现自己被拐卖的时候……》
七、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23快乐的小青蛙
求救
掉到井里;唱歌
要勇敢
小学课文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千奇百怪”,“异口同声”。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2.通过朗读,体会问句所表达的语气,初步感知省略号的用法。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树叶的形状,了解树叶的颜色。
(二)能力训练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从多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三)美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师生采集树叶,课件。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朗读问句
1.板书课题(板书: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2.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题。学生评价。(你觉得他或她读得怎样?)
②教师相机指导,读出疑问语气。
过渡: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让学生说出不同的颜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请小朋友们打开书。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高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下位找伙伴一起读。总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2.课文中还有两个这样的问句,请找出来读一读。(师生共评,个别读,齐读。)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说出这两个问题答案的呢? (学生结合上下文自悟“异口同声”。)
(三)以读代讲,引出问题
1.师生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2.提出问题,启发争议:你们同意课本里小朋友的答案吗?。你认为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树叶的形状都是椭圆形的吗?(出示椭圆形树叶,感受椭圆形一词的意思。)
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秋天,老师带领一部分同学在美丽的大自然里采集树叶,找到了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师生采集树叶的录象。]
(四)精读课文,赏析理解
刚才看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采集树叶的情景,我们发现了树叶原来有这么多的颜色和形状。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呢?
1.找一找课文中描述树叶颜色和形状的部分。(第7小节)
默读,标记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欣赏朗读)
2.议一议:赏析理解重点句子。
①“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
t;1>读句子,认识省略号,了解省略号在句中的意思。
t;2>展示收集的树叶,引导发散思维:除了课文中描写的颜色,你还有新的发现吗?(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收集的树叶,通过比较、讨论、交流,再选代表发言。)
t;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并用一个词语概括许许多多的颜色。(教师相机给予肯定和表扬。)
t;4>课件出示:“五颜六色”的树叶。(板书:颜色五颜六色)
t;5>读句子。(省略号处,让学生自由补充。)
②“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针,有的像扇子,有的边缘像锯齿……”
t;1>读句子,找出句中描写树叶形状的词语。
t;2>课件出示“千奇百怪”的树叶。(板书:形状千奇百怪)
t;3>展示采集的树叶,引导发散思维:除了课本上出现的形状,你还能发现更有意思的树叶吗?(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比较、讨论、交流,再选代表发言。)
t;4>读句子。(省略号处,让学生自由补充。)
小朋友们,当你们有了新发现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高兴、惊喜)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朗读第7小节。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7小节,体会新发现后的惊喜、兴奋的心情。
④师生互动,试背第7小节。
老师太喜欢第7小节了,已经悄悄把它背下来了。背的好请给点掌声鼓励,背的不好也请大家指出来,我一定接受。
请大家把课文美美地读几遍,相信你们会超过老师的。
⑤仿说句子,根据课件提示,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课件出示云的形状,课间十分钟图画。)
(五)鼓励质疑,课外延伸
1.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叶并不都是绿色的,树叶的颜色是(指板书:五颜六色),树叶的形状是(指板书:千奇百怪)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吗?如:铁树不开花吗?
乌鸦都是黑色的吗?……
2.学生质疑、释疑。(教师提示:可用“……都是……的吗”?提出疑问,也可以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3.教师简评:小朋友们的问题真有趣。咱们在课堂没能解答出的问题,可以在课外查找资料,请教爸爸、妈妈,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发现大自然神奇无比,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板书设计: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颜色五颜六色
形状千奇百怪
小学课文春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课文春教案篇4
一、教材说明
这个语文园地里有五项练习,包括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认”,是复习学过的带“讠、亻、口”的三组字。通过归类认读加深记忆。为此要让每个同学独立练习,忘了的字查查生字表,读完之后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读问问,老师可用三组卡片变序抽检。
第二项“我会读”,内容是学过的字组成的词。这些词在口语中常用,多读几遍有利于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可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互相读读。横向读、竖向读,让学生自己变换读法,读得有兴趣。读前老师要提示读准字音,读后要注意检查,纠正不准的读音。
第三项“比比写写”,需区别六组形近字再写下来。有四组是一笔之差,有两组字形差别在两笔以上,要引导学生仔细辨认,学习深辨细究,把字看清楚。比较时要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清楚地说出每组两个字的不同。如:“日”,读rì,红日、生日的“日”;“白”读bái,白云、雪白的“白”。“白”比“日”多一撇。或“白”去掉一撇就是“日”。先同桌的两人你说一组,我说一组,互相说说、互相补充,再全班交流。比较清楚后再写一写。提醒学生写字时要把不同的地方记住,字要写正确。
如“马”第一笔是“”不带“钩”,“鸟”第二笔是 “”与“马”不同,里面还有一点。要借助田字格把字写匀称,没把握的同学可再看看课文中的范字。
第四项“读读说说”,要求通过读句,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这三个语气词都可用在问句里,“吗”一般用于是非问句,只需别人作肯定、否定的回答;“呢”用于特指的问句,需对方说出具体的答案;“吧”用于推测、估量的问句,回答也只需肯定或否定。这些用法只供教师判断学生用词说句合适不合适,对于学生则只要求通过读句来培养语感,学着说一说。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明白题目要求,再读三句话,启发学生想想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然后分组练读学说。最后检查说句的情况。
第五项“我会读”,内容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想象丰富,形象地描绘出白云的姿态,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与第12课《雨点儿》有一定的联系。儿歌中“站、躺、凉、肥、才”没学过,“着”是多音字,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轻声的读法。朗读中可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在看白云,与白云谈话,力求把儿歌的韵味读出来。儿歌的内容不必讲,要通过读来感知了解。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小学课文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夏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背诵中体会夏天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带、投影仪、投影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聊天,创设情境。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或者一句话描绘一下夏天吗?在这么美丽的夏天里,你最喜欢干什么?
2.揭题板书:我们的夏天
3.朗读课题,读准生字:夏
二、图文结合,初读感受。
1.“我们的夏天”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感受一下吧。(听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你喜欢这样的夏天吗?为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说出自己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3.从课文中能找到你喜欢夏天的理由吗?如果有,就大声读一读。(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夏天的季节特点。)
4.(出示幻灯片或挂图)从图中能找到你喜欢的活动吗?如果有,就结合相应的课文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说,老师随机板书:
diào
野餐 钓鱼
爬树 追蝶
树荫下 唱歌
三、随文识字,再读体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标记生字、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拼音、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是怎样解决的?
(1)学生说,老师随机板书词语,完成板书。
xuān yì
火热 喧闹 快乐 歌声 友谊 探索
ɡān tōu
竿儿 偷偷
(2)给生字注音,指名读、齐读。
(3)字音比较:彩色——摄入镜头——写进
(4)师生共同理解词语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天使:犹太教、__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指神的使者。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或小孩子,现在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人。
3.你喜欢课文的哪一段,读给大家听听吧。(主要目的是检查两类生字的认读。)
4.针对朗读情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合作学习,精读品文。
1.(紧接评议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朗读中,还有这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运用集体的智慧,一起来解决它们。
2.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
(1)朗读课文,进行评议指导;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谈感受: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4.分组擂台赛(交流学习情况)。
学习小组之间互相挑战,指名进行朗读比赛。
5.多美的夏天,多美的课文,喜欢夏天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含深情地读读课文吧!
五、布置作业,小结下课。
1.回家把课文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查找课外资料,把写其他季节的诗歌收集起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旧知。
1.把你喜欢的课文段落读给大家听。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要求会认的字:喧钓竿追偷谊
要求会写的字:钓竿追淡偷谊
二、析形辨义,积累运用。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理解字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辨析字义。)
2.学生交流:我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什么字的。
例:与熟字比较:偷(愉喻)——有心真愉快,有口说比喻,有手不能偷。
形声字记忆法:钓竿淡谊
3.根据字义组词,再选词说话。
例:追——追赶——一人在前面跑,一人在后面紧紧追赶。
三、结构分类,指导书写。
1.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上下结构:竿
左右结构:钓淡偷谊
半包围结构:追
2.出示田字格,回忆不同结构的字有什么书写要求。
3.根据字的难易程度,分层指导。
追:观察田字格的位置、看老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偷:观察田字格的位置、指名板写、评议练写。
竿:观察田字格的位置、学生练写、互相检查。
四、朗读背诵,感悟理解。
1.“夏天是什么样的?”再读课文,从课文描写夏天的词语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2.夏天里,我们喜欢的活动可多了。从课文里找出你喜欢的活动,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这段课文内容的理解。
4.谁能背诵课文或其中一段?
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夏天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用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
小诗人:用诗歌的形式说给大家听;
小画家:把你喜欢的活动画出来;
小作者:写一篇短文或日记描述你喜欢的活动。
小学课文春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重点学习10~12自然段,通过精读——讨论——精读的过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精读水平。
2. 学习有声有色地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 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善待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精读——讨论——精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精读水平。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第2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吗?
2、(展示珍珠鸟.课件)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结识的新朋友——珍珠鸟。
3、谁能够用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介绍一下你们新朋友的样子?(要求用赞美的语气)
(激发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珍珠鸟的距离。)
二、读文定标
1、快速读文,回忆课文除了介绍了珍珠鸟的样子以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结合书后练习,说一说这节课应重点学习哪些内容?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三、精读——讨论——精读
1、请大家仔细读10——12自然段,看看自己的预习时写的精度笔记还有没有需要修改和补充的?
2、小组交流、讨论精读笔记。
⑴指名读讨论、交流的要求。(.课件)
按精读一段话的步骤交流。
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照自己的精读笔记用铅笔标出与发言人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交流、讨论不同的看法,同时修改笔记。
⑵交流、讨论。
3、汇报研讨。
⑴那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交流、讨论的成果?(按精读步骤发言)
通过品评好词佳句和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出:因为作者喜爱小鸟,才能为它创造自由、宽容的空间。自由宽容的空间培养了信赖,赢得了信赖。
重点感悟:
课件:①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②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⑵在理解感悟精读段的过程中练习朗读。
⑶在汇报探究的过程中及时评价。
⑷谈收获。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内容、中心两个方面谈;重点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谈。)
反复朗读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感悟。
品评重点词句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感悟;
交流、讨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感悟。
(先读书,先思考,先探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四、有声有色地背诵。
1、回顾有声有色背诵的要求后练习
2、指名背诵。
3、自评、互评、感悟。
4、有声有色地背诵。
(通过背——评——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课外拓展:搜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赖”的故事。
板书设计:
珍珠鸟
不去伤害它 微笑依旧写 不动声色地写
信赖
杯子上 稿纸上 笔尖
课后小结:
品评和设疑的过程中学生说的内容有些重合,且设疑时问题太散,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将问题整合,这样一、两个问题就能将全段的内容贯穿起来,起到设疑为了整体把握内容的目的。
小学课文春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并学会运用“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3、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读读想想,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1)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2)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论,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是详细。(可找语言标志)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熟读课文,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讨论: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明确:
1、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大树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中;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总之,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2、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3、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三)总结。
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了一种爱心。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再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情感。
思考: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学课文春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等词语。
2、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时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意思。
2、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1、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准备识字小黑板
学生准备:
1、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喜欢读故事书。那你们课下都读过那些成语故事?
2、这些成语不但内容精彩,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3、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按照要求大声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1)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魏国打猎弓弦射箭大雁悲惨愈合作痛裂开更羸
(2)强调“更羸”中“更”的读音以及“羸、赢”的区别
2、同学们的生字学的很好,那课文读的怎么样了?找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你听到了错误之处要做好记录,然后给指出来。
3、通过朗读课文,本课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能手”?教师以本班学生为例,选举写作能手、写字能手、唱歌能手……
5、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手,你不想夸夸他吗?
1、(1)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读,开火车朗读,齐读。
(2)学生根据“更”读音的不同组词。学生说出“羸、赢”的区别。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理解什么事“能手”
5、学生夸奖更羸,说出心中的感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课文作文6篇
★ 课文作文参考6篇
★ 背课文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