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作文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7篇

透过书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书籍所探究的主题,读后感是书籍与读者心灵共鸣的深刻感悟和体验,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哲学与人生》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7篇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1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 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2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老师就说这是大师之作,敬畏之心已起;在读《哲学与人生》之时,就常常扪心自问;在读完《哲学与人生》之后,觉得不得不写点什么,一直就有东西从心底里想流露。但觉得我等之辈去对大师之作指指点点,是何等的不自量力,但转念一想,读后感,只是写给自己的记忆,是和以后的我分享此时的我的感受,总不能让大师的作品白白的在我眼前划过。

傅佩荣,国学大师,中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看过一段傅先生给台大新生讲课的视频,就觉得傅先生讲的特别平和,但内容的确让人触动。也许草草听一听觉得没什么,很快就从思绪中划走;但如果深思,却觉得有很多令人深省的问题,不得不让人越发思考。所以读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能从本书中找到更多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心灵答案。

当打开这本书,发现好像内容和书名有些不搭,更像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像是傅先生将一幅长长的人物画卷慢慢的在你眼前打开,让总多的哲学大师(熟知的中国哲学家和不太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从你面前缓缓走过。当你已经习惯,沉浸在这幅画卷中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古人已经一一走过,只留下若隐若现的背影,最后是傅先生在讲他的“多元与融合”,在讲他的“身·心·灵”。

哲学,让我这个理科生也能看得懂,把思维的模式和心里的感受写的让大家可以简单的体会,这种哲学是我第一次遇到的。

正如书中所言,我一直以为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拗口的长句加上难懂的逻辑,是“哲人之学”。哲学,与我等凡人何干?

看完这本《哲学与人生》,才知道我的粗浅,也才痛恨众多所谓的.哲学人士的误人子弟。

其实哲学是“哲人解读凡人感受之学”,而这种感受只是略略高于生活,能给凡人深思和启示,能让凡人带着思考和追求活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的一生都带着哲学,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哲学,自己所生活世界的哲学。人为何而活,哲学给出很多答案,本书没有给出答案,傅先生却一直在用行动证明着什么。也许,每个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有顿悟的感觉,但那时已无法交流。

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而言,都只不过是哲学通知教育中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却让我产生了对哲学的浓浓兴趣,也许这就是这朵浪花起到的作用。

天空中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3

读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此书特引人入胜。以往读哲学书籍,往往让人生厌,读了一点,常弃之不读了。而此书如一个巨大磁场,把我吸引了过去,爱不释手。我想应该是书的独特之处吧。它把传授哲学原则、哲学知识放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它的首要目标是点燃读者对智慧的爱,引导读者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要问题。他精道的论述,平易的语言,仿佛让我看到了作者就是一个证人,证明哲学其实不是一个枯燥的东西,而是处处闪烁着智慧和思考的光芒。

读了此书,我感觉人生离不开哲学。人类天性都渴望心灵的自由,能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和压力,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人的喜悦。爱智慧,爱哲学的思考,它由如人生的一盏明灯,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该往哪里走。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浮躁,人们已经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了。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追名逐利,熙来攘往,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我这样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的,是到世上白走了一遭。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高官显贵,统统都成了行尸走肉。

哲学让我们去思考这些人生问题,并不是真正能寻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其意义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第一回里在跛足道人唱完《好了歌》后,甑士隐随即和了一首,其最后两句是这样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都是为他人做嫁妆。”

说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生在滚滚红尘,也就是“他乡”中,“乱哄哄”地追名逐利、金钱美色,而竟忘了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因此,到头来,也只能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裳。”既然红尘是“他乡”,那我们的“故乡”在哪里呢?也就是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到这个红尘的呢?“故乡”显然在红尘以外。我们从“故乡”来,借助于父母的结合,给我们肉体凡胎。我们就用这肉体凡胎,到世间来走一遭,来体验人生、体验爱情,也体验痛苦。体验完后,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故乡”。

但有很多人在红尘的花花世界中经受不住种种诱惑和考验,他们沉迷于各种各样的“名利场”、“官场”、“情场”或“赌场”,最后出卖了灵魂,迷失了自我,再也找不到回“故乡”的路,成了“回不去的人”。他们的灵魂也就是随着他们肉体客死在红尘这个“他乡”。

读此书,让我突然明白:学习哲学,学会哲学的思考人生,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回乡“路。人生不正如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让我们摆脱身体的惰性和软弱,得到心灵的自由。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4

?哲学与人生》是傅佩荣所著。本书是集傅教授数十年授课之精华所成就的作品,前半段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等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后半段则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能”为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哲学”到底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哲学”出现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它的定义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寻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成为“爱智”。作者同时指出“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

关于人生的思考。人生就是不停地追求,追求自我的完善,外部和内部的自我实现。我们都在下意识地追求自我的实现,却忘记了去思考人生是什么,当有一天我们累了,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来去思索。我们困惑了,当我们得到了很多,我们也失去了很多。真正让我们开心的是什么?得到了,却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失去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忐忑不安。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往往实现了外在的自我,却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坦然。因此我们应永远记住:内外兼修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会促使你外部自我实现的发生,而内部的自我实现却必须依靠你自己,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帮得了你。真正地做到了自我实现,你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哲学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人生犹如航海,如果你没有罗盘,就不知道方向。罗盘就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经验做全面的反省。人们可以向哲学家借这样一个罗盘或指南针,参考他们思考后的见解,也可以在自己内心里面启发这样的智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他的罗盘,只不过他不一定经过严格的训练或者适当地去反省而找到。所以离开了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如果离开了哲学,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读《哲学与人生》,由此喜欢上了哲学,感悟着人生;喜欢上了哲学,懂得了笑看人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5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哲学的深刻意义。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6

最近,又读了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我的人生哲学》一书,与其中许多内容观点产生了较强的共鸣,感触很深,写下送于大家交流共勉。

从生命的个体来说,我们能够经历的不过几十年,然后再无第二次机会。对于人的一生来讲,这才真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个人丢了一百元钱都会心疼,丢失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每一次机会更应心疼。

青年时代谁都愿意投入生活,投入学习,投入事业,投入社会,投入人间,此后,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有的有所作为,有的光阴虚度,有的浑浑噩噩,有的.奋斗不止,有的怨天尤人,有的胡作非为。

我觉得既使生活还相当艰难,学习的道路还相当长,社会还会明明暗暗,人间还有许多不如意、不走运,你也要投入,你也要尽力、尽情、尽兴,尽一切可能去努力争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和事业。

因为你积极,你还可以改变现状,可以更好的享受成功和快乐。因为你消极,你能得到什么?只能更不快乐。

也许你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至少对得起自己这几十年;也许你未立功、立言、立德,但你至少发掘了自己一生的能力;也许你教书未成才,学业未成名,但最后你“结帐”的那一天,你至少可以说我尽力了,你的失败如楚霸王垓下之战,“非我之罪也”。

我始终不赞成以成败论英雄,但我的心里至少认为,你已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终因条件不具备,机遇不够是一回事;你上来就不成样子,无志气,无作为,不学习,不努力,不操心,意志薄弱,心胸狭窄,企图侥幸,却愤愤不平,终一事无成,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是前者,你无悔,人有情,世有眼。如果你是后者,谁能纠正,谁能弥补,谁能同情。

也许你爱教育干了这一行,也许你干了这一行才爱这一行,也许你现在还不愿从事这一行,我都希望你努力,你只要尽力了,你就会享受到尽力本身带来的乐趣,得到一种充实感、成就感,你也就赢得了,必然赢得了,首先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的自尊、自信和满意,即使没有达到目标,也有一种“天亡我也,非我之罪”的悲壮感、英雄主义。

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过程。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质量提高也是一个过程。我愿大家都能用心投入这一事业,为自己,为家庭,为孩子,也为县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教育局一班人,将尽力为大家提供创造更多的竞争平台。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7

应老师要求,同时为自己精神世界充充电,抽了一点时间,读完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读完后颇有感触,故写此读后感。

傅先生说过”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又如‘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当人真正能用哲学的眼光去思考人生,那么他肯定能在工作生活当中找到属于自己那一份快乐与惬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生的大与小演讲稿7篇

工人与蛇读后感8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5篇

母亲与狼的读后感优秀8篇

你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作文7篇

母亲与狼的读后感8篇

牧人与狼的读后感6篇

经济学与生活读后感5篇

母亲与狼的读后感最新8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184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