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进度编写教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实教案的设计应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理念,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爬天都峰》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爬天都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策略: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来到天都峰(1)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用“终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
《爬天都峰》教案篇2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你们还记得黄山有什么吗?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高最陡的山峰就是天都峰。
2、板书天都峰
3、ppt展示图片。孩子们快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天都峰的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4、天都峰简介。
5、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攀登这又高又险的天都峰啊?但是你们的经过挑战才能乘上去天都峰小火车呢,你们有信心吗?
二、字词教学:
三、理解课文
1、用朗读将字宝宝、词宝宝送回课文中吧,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
2、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
3、第二自然段。
(1)天都峰有什么样的特点?
(2)用横线将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3)用三角形标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关键字词。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
(5)面对险峻陡峭的天都峰,我心里肯定特别,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4、自由朗读3—5自然段。
(1)正在这时候谁来啦?
(2)老爷爷说了什么?
(3)为什么老爷爷要用一个“也”字呢?
(4)为什么我也要用也呢?
(5)分角色朗读,读出疑惑之情。
5、齐读6—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什么?
(1)我和爷爷爬天都峰。
(2)我是怎么爬的,用横线画出来。
(3)在横线中用三角形标出关键词。
6、
(1)我和爷爷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2)我在爬的过程中在想什么?老爷爷在想什么?
(3)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爬天都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一、读。标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尝试给生字注音。(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
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
理解以下词语: 汲取 陡峭 发颤 攀爬
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 (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
六、拓展
蒲公英的基本资料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爬天都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的天都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
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
陡级链颤攀猴鲫辫呵
2、识记字形。
辫—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纟”。
3、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五、词语理解
石级:石头台阶。
抬头望:仰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发颤:颤动,发抖。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文章链接:
《爬天都峰》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天都峰》读dū不读dōu,假似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jià、sì。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暑假 铁链 似乎 犹豫 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
终于 辫子 鼓舞 决心 居然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1.读书。
2.读词语。
3.预习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通过学习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知道记叙的顺序。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书。
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时间:是暑假;知道了谁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还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说说第2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3句)
3.再指名分句读,读后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提问:我来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学生找出重点句,读出来。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出重词发颤。依据这个词再追问为什么发颤?(学生找到描写天都峰高与陡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体会。)
5.体会两个语气词的作用。(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6.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7.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8.让学生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
(三)学习第3~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
2.解决在爬天都峰时squo;我squo;与谁相遇的问题。(在爬天都峰时,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这位老爷爷的年纪怎么样?从哪儿知道的?(老爷爷的年纪是大的,头发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
3.解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①指名读6、7自然段。②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③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括号里奋力一词更能表现出小作者鼓起劲,不怕困难,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鲜明。)(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表示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4.看黑板的板书说说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5.解决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的问题。①指名读8、9自然段。②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③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④体会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是相互道谢。)⑤他们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6.处理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①找,②读,③体会也的作用。(表面似乎双方都有点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羡慕、敬佩,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7.小结,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说的话是第二次对话,这两人的对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这个勇气已经包含在第一次对话中。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
8.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的第三句话,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一词,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找出爸爸说的话。
2.理解词语:汲取、吸取。
3.爸爸说这句话再告诉我们什么: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进步。
三、总结
(一)指名读课题回答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补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我俩相互鼓励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二)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记叙的顺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一)检查读书。
(二)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新课,处理生字的字形
(一)暑字注意是曰字头。
(二)假字右上是,不要写成几。
(三)似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四)辫字中间是纟,和辩辨瓣区分。
(五)舞字中间是四个小竖,右下是三笔写成:一。
三、指导书写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写工整、正确。
四、处理课后作业
(一)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见书。)
(二)指导学生造句。
终于——
纪念——
鼓舞——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