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工作策划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7篇

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扰,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教学的重点目标,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7篇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篇2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二、示范调查

1、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想作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2、统计小结

三、小组交流,回忆调查过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

要求: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

四、各自整理汇报

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

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把你的调查结果也写下来。

4、指名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5、相互补充,发表建议

五、集体交流,发表建议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

六、指导习作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经过、调查的结果、调查的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标,这样会更生动。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适时评点后,学生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同学们的调查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调查早餐情况的,有调查阅读情况的,有调查上网情况的等等。但其中一些同学的调查过于简单,或者直接出示了百分比,或者所作调查与感受不相干,当然大部分学生还是真正进行了调查,起到了调查的实际意义。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篇4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积累8个生字和10个认字。

2、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3、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2、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导入新课

1、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苏武思乡》,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旌节 玷污 地窖 门缝 毡片 毛穗

忍饥受冻 旷无人烟 意志坚强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苏武是一个( )的人。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苏武的看法,并且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品读意志,领会坚强

1、学生找出体现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句子。

2、出示句子: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指名读。师生共同交流读这句话的语气。讲解词语“玷污”,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

3、出示句子“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指名读,师恰当评价学生的朗读。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苏武的意志坚强。受尽折磨的苏武有没有动摇?出示句子:“想让我投降,办不到。”

4、对比刚才的两句话: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想让我投降,办不到。”老师指导学生学法:一个词语,在一篇课文中总是重复出现,那这个词语一定很重要,因此老师在这儿作了批注。

5、出示语句:“单于从来没有见过像苏武这样意志坚强的人,没有办法,就派人送他到北海边去放羊。”指名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导学生把重复出现的词语重读,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四、紧扣课题,感悟牧羊。

1、出示句子:“苏武赶着羊群来到了旷无人烟的北海边,只有随身带着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与他做伴。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羊的体温取暖。”

2、启发学生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苏武牧羊”。

3、聚焦“北海”这个地名,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海自然环境的恶劣,并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有关自然环境恶劣的词语,生自由积累。文中用的是哪个词?旷无人烟。讲解“旷无人烟”。

4、苏武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苏武没有——,也没有——只能——。用上关联词再读这句话。苏武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饿了,他就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5、讲解“旌节”这个词语。学生自由讨论“旌节”的重要性。

6、回到课题《苏武牧羊》读出苏武的血泪和辛酸。读出苏武的坚强和不屈。

五、品读“十九”,体会艰辛。

1、出示句子:“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使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到故乡。”

2、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念念不忘”就是始终没有忘记。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作者往往会选择换一个词或是换一种说法。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3、师生共同朗读这句话,师:苏武念念不忘的是——,苏武念念不忘的是——。苏武念念不忘的只是自己的使命,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处境。

4、讲解“盼望”,换一个词就是希望、渴望,说明了苏武他望眼欲穿,归心似箭。进而提问:苏武的心愿实现了吗?

5、出示句子:“历经十九年磨难的苏武,这时已经六十岁了,胡子、头发全都白了。”指句读。指导学生把“十九年”和“六十岁”这两个数字读得重一些,让学生深入体会苏武的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6、一切都变了,有一些东西却永远没有改变,这不变的是什么?师生共同交流。

7、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苏武,此时你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的祖国,你会在心里大声呼喊( )

而此时的你也恰好在这人潮拥挤、欢声如雷的人群当中,你会大声说( )

8、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师生共同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讲解这句话的大概意思,让学生明白苏武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回到苏武是一个历史人物,既然是人物,史书当中就会有传记。

3、师顺势导出《汉书》,告诉学生在《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一个汉朝降将卫律对苏武的劝降。卫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百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启发学生苏武面对这样的诱惑,始终没有屈服,果真是一位忠贞不屈的大丈夫。

4、回到课文的板书:苏武是一个(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人。师生共同修改这句话为:苏武真是一位(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大丈夫!学生齐读这句话。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3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4完成,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

6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hào1

1喜爱,与“恶”相对。如好奇、爱好、好高骛远。

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②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新鲜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吸引。

好奇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学习“会写字”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园、国旗、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

(2)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

(3)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

练习运用:练习用服装、校园、教室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词语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重点)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知心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团结、美丽、祥和)

二、品读释疑

(一)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1.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预设: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板书: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

小结:不同民族的学生,尽管穿着不同,但是大家一起聚集在大青树小学,快乐学习,尽情玩耍,没有任何隔阂,是真正的融为一体。

2.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了什么?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什么?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从本段中,你找到的新鲜词句分别是什么?

(新鲜感的'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新鲜感的句式:排比。)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4)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预设: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梳理羽毛……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5)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想象画面写一写。

预设: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可真起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小结: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

(二)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这还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的学校)从哪儿看出来?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从“绚丽”一词读出。“绚丽”的近义词是“美丽”。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想象画面。

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小结: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三)这是一所祥和的小学

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小组交流: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边读课文边想象,在脑海中就会出现学生不同方式向小鸟打招呼,有的……有的……有的……向老师问候的画面,以及敬礼的样子。)(新鲜感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时,书上的文字进入眼睛的同时好像变成了一幅幅画,出现在眼前。这种方法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到将来你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到这些句子。读课文时想画面可以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与描述画面一样的生活场景、可以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

小结: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真是一所祥和的学校。

三、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板书:民族团结友爱)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排比手法的运用。)请找出相关语句。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使用排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比如上句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3.运用排比的手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4.照第1自然段的样子,用上“有…有…有…还有…”写一个排比句。

预设:公园里的人真多,有玩耍的小孩、有锻炼的老人、有认真看书的少年、有热恋中的情侣还有热衷于摄影的摄影师。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文中的写法,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练笔,读写结合。】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六、主题延伸

1.边疆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什么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欢乐?(因为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请同学们学唱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填写词语,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精彩的句段。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感受北海公园的风景如画,知道北海公园闻名于世界。从而为北京有这样美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感受北海公园的风景如画,知道北海公园闻名于世界。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优美语句的意思。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北海公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家园林。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园内的湖光山色、园林建筑,展示了北海公园的美丽如画,精致典雅。我用争当小导游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同时配以课件生动真实的展现北海公园的美景,让学生在积累运用语言的同时,体验、感受公园的美,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填写词语,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精彩的句段。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感受北海公园的风景如画,知道北海公园闻名于世界。从而为北京有这样美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感受北海公园的风景如画,知道北海公园闻名于世界。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优美语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都去过哪些公园?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公园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困)

2、下面老师要带你们到北海公园看看。(板书)北海公园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思考:北海公园给你留下最初印象是什么?

(板书)美丽的

3、我们到那里看一看怎么美,不过首先得把这节课的字词读准确。

出示:

皇家建筑琼岛苍松翠柏宫殿庙宇

亭台楼阁水面开阔一尊朱红色

(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

4、默读课文,思考:介绍了那几个景点?都有哪些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5、汇报:琼岛四面环水

白塔高大雄伟

五龙亭造型别致

三、细读课文:

自学提示:读你最喜欢的景点。说说是怎么写清楚的?你准备怎么向大家介绍?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琼岛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琼岛的美丽。

2、指导朗读。

3、利用填空的方式指导背诵。

4、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白塔的课件。学生感受白塔的高大雄伟。

2、按由下至上的顺序演示。感受白塔每一层的美丽。

3、指导朗读。

4、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五龙亭的课件。学生感受五龙亭的造型别致。

2、按由中间向两边,再由上至下介绍五龙亭。

3、指导朗读。

4、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用你收集的图片,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由下至上、中间向两边、从左向右等)

(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介绍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

五、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

22、美丽的北海公园

琼岛美丽如画

白塔雄伟精美

五龙亭造型别致

课后反思:教师是新课堂的设计者、引领者,要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话我的重复过多,语言还不够凝练。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为教学的补充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帮助学生增加感性意识,辅助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但是,怎样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文本学习完美融合,我做的还不够。

小学语文3年级上册教案篇7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二)朗读感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可结合插图感悟课文语言。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可结合指导朗读进行。

(三)实践活动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四教学设计

举例片断: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部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8篇

部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8篇

部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质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工作总结5篇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工作总结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工作总结推荐5篇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参考5篇

2024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27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