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工作策划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质7篇

教案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质7篇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生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三次写了爷爷的芦笛声,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在强强的想像里,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婉转悠扬、在海边,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清脆悦耳、在狂风怒涛的漫漫长夜,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奇特有力)每次都给强强不同的感受。

3、那今天我们上课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你很会观察思考,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问题就一定能解决。

二、速读课文,初步感知第三次芦笛声: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的7-13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有所发现?

2、学生速读7-13自然段。

3、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三次笛声是奇特的?(指名说:a、因为这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的一干二静——b、因为这笛声让强强变得勇敢起来——c、因为这笛声让他明白了“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你们真会读书呀?读一遍,就能了解其中的大概了,真了不起!

三、研读课文,品味第三次芦笛声:

1、白天的大海、笛声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和强强想的完全一样,那夜晚的大海和笛声,应该更加充满浪漫和诗意。可那个晚上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7-10自然段。

出示自读要求:ppt

(1)用横线划出描写风浪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强强面对风浪的表现。

(2)读读你画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不平常的夜和强强当时的感受。

2、学生自渎。

3、交流:

(1)谁来说说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指名说)

①这是一个大海变得狂怒的夜晚。你从哪里感受到的?ppt: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还有谁从这段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个夜晚风大浪也大(指名说)你能读出大风大浪吗?(你们觉得这风浪大吗?那可是狂风大浪呀,你能想象着那画面再读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听你们这么一读,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了。还有谁读这段有自己的看法?(指名说)这是一个令人害怕(危险)的黑夜。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什么让你感到害怕(危险)?)你再读一读,读出害怕(危险)来!

②在朗读时,我们就要把体会到的大海的狂怒、可怕读出来,才能再现当晚的情景。(自己读一读、对比读、齐读)同学们练得都很认真,我想每组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把大海的狂怒、可怕读出来了。(有点怒了/怒了/更怒了/)人多力量大,让我们一起读出大海狂怒的气势。

③这样的夜,你见吗?(没有。)你独自一人经历过吗?(没有!)强强经历过吗?(也没有!!)他开始——(板书:害怕)可爷爷之前问他时,强强明明说——ppt: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你能想象出强强当时动作、神情吗?(指名回答)那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一点儿也不怕!(板书:不怕)现在看来亲自经历和没有经历过,可是大不一样啊!

④当他第一次经历这狂怒的大海之夜,他不由得害怕起来。(指名朗读)。(出示ppt: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他读出害怕了吗?想想你害怕时,会怎样?就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自己试一试。(练读、指名读)这是紧张的呼喊,这是发自内心害怕的求助啊!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齐读)

⑤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只听到——(你说!)ppt:“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指导:你把自己感受到的大浪读出来!这不是大浪,谁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这浪可真大呀!把强强吓坏了!(引读)ppt:强强吓得钻进……(指导:从这里你感受到强强什的心情变得怎样了?你能读出更害怕、更紧张的感觉来吗?自己试试。男生读、女生读)

⑥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大海凶猛、可怕的句子,谁来说?ppt:“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这是描写怒涛的)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这是描写狂风的)

⑦面对狂怒的大海,蜷缩在被窝里强强害怕极了!他想:,他想,他还会想。ppt: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是呀,该怎么办呢?强强越想越——(点击:焦急)他哆嗦着下了床,准备去——(找爷爷!)去了吗?(指名接下去读)强风和黑夜又把他逼回了被窝。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谁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强强此时的心情?(指名说:忐忑不安、惊慌失措、惶恐不安、七上八下、惊恐万状、)⑧

(2)品味第三次芦笛声。

a、(引读十一段)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ppt: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涛声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点击芦笛声)

b、这奇特的声响就是——(指名说)太平静了,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什么心情?(指名说)谁再来读这句话?(有感觉了,还不够强烈!)谁来读!

c、强强就是这么激动,这么欣喜,他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引读最后一段)

d、(ppt:在狂风怒涛的黑夜里,爷爷的芦笛声。)经历了狂风怒潮的黑夜,爷爷的芦笛声,对强强来说意味着什么?给强强带来了什么?又给强强什么样的感受呢?快速阅读课文7-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想芦笛奇特在哪里?写下自己的感受。马上交流。

e、写好了吗?谁先发言?(指名说)这笛声奇就奇在这里,让强强变的勇敢起来。(板书:勇敢)

f、看来,有的同学已经听懂爷爷的笛声了,他想用笛声告诉强强什么呢!(ppt: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齐读)你们真是爷爷的知音呀!说说你对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的理解。(指名说)

“海水”指什么?(板书:沾点海水)“长结实”仅仅指身体吗?(板书:长结实)这话仅仅是说海边的孩子吗?

(3)小结:

是呀,生活就像大海一样,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有波涛汹涌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去战胜它。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更加的勇敢、坚强。(让我们记住爷爷齐读这句。)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刚才我们仿佛亲身来到海边的小闸屋,亲身体验着强强的心理变化,和他一起紧张、焦急、恐惧、担心,一道期盼,一起成长。作者为什么写得这样生动可感?关键在于他将人物活动与环境紧密结合,文章写得就生动、扣人心弦了。很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

2、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一写你晚上一个人在家或独自走路时的心理感受,注意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自己当时的心情。

板书设计:

爷爷的芦笛

(悠扬、清脆、奇特)

不怕——恐惧——勇敢

沾点海水,长结实。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读、背中感受诗歌的优美语言。

2、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

3、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

1、 熟读课文。

2、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诗歌。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字词

苞蕾 杜鹃 天涯 融入

2、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二、品读课文,体会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意义。

1、出示听的要求,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听的要求:

作者把自己比作( )、( )、( )。

③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这(种子、绿叶、小花)其中的什么。

2、学生听完后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朗读,体会生命的意义。

随机指导:

a、假如我是一颗种子,想做什么?

出示句子:“下吧!下吧!春雨姐姐,我要生根,我要发芽!”这句该怎么读?为什么?试一试。

b、假如我是一片绿叶,我又想做什么?

出示句子:

杜鹃花儿像燃烧的火把。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杜鹃花与火把有什么联系?读了这一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感受?读出来。

小结:作者真了不起,一个恰当的比喻句就把自己的理想美美地写出来了。

杜鹃为什么这样美?再读课文第二节,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c、假如我是一朵小花,我想做什么?

出示句子:

假如我是一朵小花,就将花瓣化作朝霞。

花瓣与朝霞有什么联系?

花瓣化作朝霞了想做什么?

细细品读课文,你有什么新感受?

读读课文第三节。

6、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诵课文。

三、写字

总结: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更要有意义,不管不是谁?只要努力就会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四、课后作业

1、学完课文之后想给自己布置一些什么作业?

教师提示: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继续创作诗歌。

课余看一看有关生命意义的文章、书籍和网站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海峡、民族、奋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

重点、难点:

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把复杂的字形形象化、简单化的记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海峡、民族、奋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

1、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三字经》。

2、孩子们,你们真厉害,能背这么长的三字经了。我们都知道,三字经是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有个作家也采用三字经的形式,三个字三个字一块儿写成了一篇现代三字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通过展开的动画方式出示中国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字,并放音乐《大中国》)

师:瞧,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它像什么?

生:(一只大公鸡)

师: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叫做——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字体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再次热情的和祖国妈妈打招呼——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课件出示:(“神州”“华夏”)

4、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华夏: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所以称为神州。全班再次齐读俩词。

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1、自由的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检查你们昨晚回家预习的情况。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

4、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生、女生读。玩游戏开火车读。

5、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再读。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了不起,每个字都读准确了。对于汉字宝宝,我们不光要读标准,还要记准确。

老师说过,记住生字有四种好方法。第一、在生活中识字。第二、用换一换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第三、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第四、联系具体事物识字。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7、学生自由认字。老师随机归纳总结。

8、识字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小小耳朵有力气,两只耳朵头上立。(耸)

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

9、重点引导州、川的字形演变。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宝宝里有两兄弟长得很像?对了,它们是“州和川”,老师要变个魔术给大家看,然后请你们来说说它们的意思。

10、生:我猜到了,川原来是河的意思,因为我看见古时候的字就像一条河。师:你真棒!是个善于联想的孩子,说得非常对。那么“州”是什么意思呢?生:„„

师:提示一下大家,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生:我知道了,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师:非常正确。像这样跟他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生:日、月、火等。

11、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川的第一笔是竖撇、州的三个点,第一个点是段撇,写的上一点。后面是两点,写在中间位置,头朝一个方向。

12、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相信大家对这些字记忆更深刻了,现在再让我们读一读吧。再次集体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三、送字入文,再读一读。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4、小组内开火车读。

四、指导书写

1、在9个要求写的字里面,有两个字比较难写。“民族“二字。

2、首先看到“民“字,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第五笔是斜钩。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3、对照田字格,写族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矢字。

4、书写族字

5、生书写,师巡检,展示。

五、再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读熟悉,尽量背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觉得这些地方美吗?

生:美!

师: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祖国那优美的山川风光。

2、揭示课题:神州谣

二、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

(2)说说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3)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读一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的山川。

(2)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3)引导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并结合图片读懂句意。

(4)结合图片交流识记“奔、涌、长、耸”的特点。“涌”是形声字,字义与水有关,可以与“勇”比较识记;“耸”字可用会意法结合图片联想识记。

(5)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地理位置,然后边诵读边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3、第三小节。

(1)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的一部分。

(2)出示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地图理解句意,然后识记生字。

(3)指名读句子,再引导交流生字识记情况。可用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鸟──岛、夹──峡、写──与;分类识记:隔、陆。

(4)结合地图,诵读体会。

4、第四小节。

(1)谈话: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祖国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还知道哪些?

(2)观看各民族情谊浓浓、奋发图强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反复朗读、体会,然后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再大声诵读。

5、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三、拓展延伸。

1、读一读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家庭和睦民族团结

奋发图强只争朝夕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再次体会华夏子孙团结向上的精神。

四、师总结。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中华民族团结图强的故事。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习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泊船瓜洲》。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二、板书诗题,读题。

1.过渡: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2.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3.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三、诗句赏析。

1.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6.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7.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8.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手指课题“船”字)(生答: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

(生答: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引导从课题的船停靠在“瓜洲”“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五、布置作业。

学会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秋思》和《长相思》。

一、谈话导入。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指导朗读。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题,你发现什么了?指名答。

4.那么,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三、品读感悟。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默读,划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哦,原来诗人来到了──(生答:洛阳城)行色匆匆的他看见──(生自由回答)而拂面而来的是阵阵──(生答:秋风),这秋风是那么的(生答:凉爽、舒服、惬意),让他禁不住地提笔──(生答:写家书),提起笔来才发现要写的──(生答:要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真是──(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小结: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四、继续品读。

1.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这又一次的开封、密封的过程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答: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这真是说也──(生答:说不完)道也──(生答:道不尽)。

3.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理还乱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4.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教学反思: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1。读通课文;

2。了解黄山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抓住石的特点,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2。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抓住石的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黄山吗?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去欣赏黄山奇石。

二、初学课文

(一)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要告诉我们的吗?

生自由说。

(二)过度:

师:黄山奇石真是千奇百怪,神奇至极啊,让我们打开课本,再到课文中去欣赏。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再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块奇石?

生自由朗读课文。

反馈,师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在这几块奇石中,挑选你喜欢最感兴趣的一块或几块,快速到课文中去找找,仔细读读,研究一下,你为什么喜欢它?然后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家。

(三)分层学习(随机)

1。师:你喜欢哪个?为我们读读

生:我喜欢猴子观海。生朗读(教师出示图片)

师:能说说猴子观海吸引你的理由吗?

生:这只猴子的动作……

师:谁也喜欢这块,谁也来说说?

生:……

师:读得真到位,你能为我们表演一下吗?

请学生表演。师随即询问:请问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啊?

这只猴子在想些什么?面对这猴子观海,你有什么要说吗?

请别的同学有也说说;

一起把这几句话读读。

2。师:还有别的吗?

生(仙人指路),朗读。图片出示

师:谁也喜欢这个,请你读。

讲讲你为什么喜欢这幅?

生:……

师:请喜欢这幅的同学一起朗读。

3。仙桃石

学生朗读。

你为什么喜欢这块?

生:……

师:这样一块神奇的石头,它的来历你想都过吗?

生:……

师:你能说得那么好,相信你一定能把这奇与美读出来。请你再读一遍。

谁也来试试。(指名2、3位)

请女生读

4。金鸡叫天都

师:为什么喜欢?

生……

师: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对这块石头的喜爱吗?

谁也喜欢?

理由,朗读

师:几块巨石组成的金鸡叫天都太神奇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伸长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啼叫。

让我也来读读,如果你们愿意也可以和我一起读,好吗?

师范读。

三、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2、3自然段,齐读。

师:黄山奇石果然名不虚传,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它的神奇美丽。

品读课文2、3自然段

四、课堂实践

同学们对黄山奇石有了这么深的理解,我觉得都能做做小导游了。请你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说说。当一回小导游,介绍给你的同学,介绍给我们老师,好吗?也可以小组成员之间交流。

学生做导游

(师引导:你觉得这位导游怎么样?)学生评价

(师评价:我觉得如果这位导游能够加上自己对这块石头的理解,那么游客就会更加感兴趣了)

再请学生表演

五、延伸巩固

1。师:黄山的奇石又何止这四种,有些石头还没有取名字,正等着你去发觉呢!

2。出示图片,请学生取名。再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这幅画。

3。朗读全文

大自然真是神奇,她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好好的把黄山奇石的奇、趣夸一夸,把我们祖国山河的壮丽赞一赞,把整篇课文轻声读一读。

4。黄山真是令人向往。这里有介绍黄山的一段影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作业:黄山奇石我们了解了,黄山的另外三绝,希望你有机会去找一些资料,自己再去了解。)

202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老师指导学习难字。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四、指导书写。要把字写端正,注意笔画笔顺。

五、初读课文。

1、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什么办法呢?

二、朗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评议。

三、学习第一节。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学习2—4节。

1、小组合作学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五、学习第五节

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课书,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七、背诵比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8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推荐8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优质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线和角教案优质7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工作总结优质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255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