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作文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7篇

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发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结合实际的事件所写的事迹材料能够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激励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防控疫情事迹材料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7篇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1

__,男,__岁,1990年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1993年退役,1994年在市城管处垃圾处理厂工作,2009年至今在卫东区环卫局工作。在环卫战线上,充分发挥部队军人的优良作风,努力学习,仔细工作,尽职尽责,成了辖区44座公厕的“大管家”,又是奋战在新冠肺炎防疫一线的“战斗者”。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2009年至2011年,获得三等功,2018、2019年连续两年考核优秀。

初至公厕,适应快

初到公厕岗位,面对排泄物,对于天生爱干净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便带着口罩、手套,全副武装,仍感到一阵反胃恶心。好在部队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他把爱干净的天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保洁一刻也不停,如厕的市民经常夸赞“小伙子,真能干”,大家的鼓励让他干劲倍增,他也经常以环卫工人模范时传祥为榜样,没多久就找到了适应工作的方式,越干越有劲。

认准道路,走到底

认准道路就走到底,上班时间干不完就下班后接着干,每天回到家,身上总是臭味洗不掉。但是他管理的公厕却干净整洁,公厕内有小故障自己动手修,遇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同志学习,在百度上查询,一步步摸索。冬日,他的双手在冰冷的水里拧着冻手的抹布,却用实际行动温暖了来这里的人;夏季,酷热高温天气让排泄物的味道更加难闻,他却用清水一遍遍冲洗出干净整洁的公厕。因附近饭店多,经常遇到如厕的人喝多了,站不稳,小便全洒地上。还有一次一名喝多的市民冲进厕所就吐,公厕洗手池前面吐得到处都是污渍,连如厕市民都看不下去了,气愤的要讲道理。默默将污秽物清理干净,他说跟喝酒的人讲理没用。从最初的无所适从,直至后来的淡定从容,正是源于他热爱学习,用心钻研,尽职尽责,和对细节的追求。

不待扬鞭,自奋蹄

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助人的热情和贴心的服务,获得周边市民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因为工作优异,局里给增加担子,让他担任公厕班长,管理7个公厕。管一个公厕和管7个公厕听起来只是量多少的区别,实际工作中却不是这样的。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当班长不是指挥别人干活,不是二传手,是要身体力行,带头解决问题”,为了管理好这些公厕,他每天上午7:00,准时上岗,“必修课“就是到自己管理的每座公厕,排查运行情况、工作纪律和保洁质量,配送保洁物资,也因此养成了”逛街“的习惯。不仅能够埋头苦干,更善于思考,他把自己管理的7座公厕当成了练兵场,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质量。在他的管理下7座公厕卫生整洁,运行良好。他对辖区的公厕情况底数清楚,人员情况,物资设备的规格、型号、材质等都能够熟记于心。局里研究,决定给他增加担子,兼任内勤。从此他的工作又增加了每周申请物资,每月报送数据,每天收集作业图片,并立马更新公厕相关信息,成了公厕“大管家“。虽然工作辛苦,经常临时加班,但是还是干的有声有色,同事遇到困难,他总是伸出援手,遇到其他班长家中有事需要请假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想到小于,曾经有长达到半个月替班未休息,大家都说他是个“热心肠”。

冲锋在前,战疫情

2024年的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迅速行动,身为退伍军人,更是冲锋在前,带头坚守岗位,落实消杀、防控措施,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在疫情防控最为严格的时候,社区封闭管理,他却冒着风险一次次将口罩、一次性手套、肥皂、消毒液等防护用品、消杀物品并送到职工手中。特别是运送消毒液,车辆封闭式空间狭小,量大,容器体积大,具有腐蚀性气味难闻,他却克服困难按时完成了每次工作任务。自从“部分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粪便中检测出病毒”的新闻播出后,公厕管理员的情绪受到很大波动,病毒可能通过粪口传播,公厕管理员成了高危职业,接触人多、粪便多,环境恶劣,为了克服保洁员的恐惧心理,全力配合所长工作,一边陪同管理员值班,向大家传递安全感;一边指导大家进行高频次、严配比、全覆盖的消杀,确保做好公厕的保洁和消杀工作。

__满含激情的说,“脱下军装,我依然不改军人作风。我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做好了,就能够给更多的人提供方便和整洁。”服役期间他多次受到嘉奖,退役后又把部队的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作风带到环卫工作中,从一名公厕保洁员到成长为公厕班长,再到公厕内勤,坚守平凡的岗位,在执着的坚守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了新时代的“公厕情缘”。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2

每天,在x区幸福广场小区,有一位老党员干部退休不褪色,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初心和使命捍卫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位老党员干部叫x,退休前是x省x市x区司法战线的一名干部,疫情发生以来,深深地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大年初一,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x给高良涧街道洪渠社区党委书记杨永华打了个电话,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详细询问了基本情况后,杨永华批准了他的请求,将其分配到幸福广场小区做一名志愿者,负责通行证填写发放、人员车辆检查和小区安全巡逻等志愿服务工作。

幸福广场小区地处x最繁华地段,人员流动量大,x与其他年轻同志一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每天早7点晚10点坚守在“疫情防控点”,对进出入小区内每一个车辆和人员都进行最严格检查、登记和测量体温。他的一举一动,默默地影响着身边每个人,在他的感染下,小区居民纷纷转变观念,不再出门和聚群聊天。同时也吸引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x说:“我是一名党员,虽然退休了,但是在关键时刻,我会尽绵薄之力,坚守在岗,和大家一起将疫情防控进行到底。待到疫退花开之时,我要纵情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3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战疫路上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深深鼓舞着我们,凝聚起社会的正能量,燃起我们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梁溪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环卫中队的副中队长李红同志,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疫情肆虐之际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加入梁溪区抗击疫情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的家家户户送上了防疫的保护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员志愿者的担当。他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若有战、无召也必回,在疫情面前永不退役。投身基层,用行动高筑疫情防护墙。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塔影苑社区目前管辖6个住宅小区,共有常住人口9700余人,外来人员和出租户占有较大比重,疫情防控的工作强度和难度相对较大。为了使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李红同志在塔影苑社区防控小组的安排下,加入了社区防疫志愿队。没有全副武装的战袍,有的仅仅只是一副口罩、一件红马甲,他便成为了抗疫前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自愿放弃双休,夜以继日、任劳任怨,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措施,实行地毯式排查,甄别疫情高风险地区来锡人员。疫情当前,他是无所畏惧的逆行者,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积极为塔影苑社区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为他们解决各类生活所需;疫情当前,他是仔细全面的消毒员,为避免居民接触感染,主动了解消毒知识及操作程序,对社区的楼道、电梯、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开展全方位的消杀工作;疫情当前,他是恪尽职守的守门员,在社区出入卡点严格执行外来人员一律禁入、小区居民持证进出的铁律,逢进必登、逢人必测、逢车必查,并做好信息登记、替业主收发快递、外卖等工作;疫情当前,他是耐心细致的宣讲员,特别是针对社区内一些还未意识到疫情严重性而依旧拒戴口罩、扎堆唠嗑的老年人,他都会耐心上前劝说,并告知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及最新动态,向他们普及防疫措施等,督促并引导居民切勿放松警惕,形成良好防疫习惯。自2月3日踏上志愿者岗位以来,每天超负荷的工作让他早出晚归,不得不忙碌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吃上晚饭,平均每天更是睡不到6小时,每当取下口罩时,黝黑的脸上除了汗水还有深深的勒痕。他用枕戈待旦的坚守、体贴细心的态度感动着社区的居民们,我们都称小李是squo;活跃的红马甲squo;,每天看到他在岗,就特别安心。社区居民王大爷说。暖心红马甲,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塔影苑社区有几户住户从外地回锡,需要自行居家隔离,李红同志经过排查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上报,并每天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询问身体状况、帮忙倾倒垃圾,还主动当起了每户家庭生活必需品的代购员。每天早上八点前,李红同志都会跑到华润万家超市,照着隔离家庭隔日开出的所需物品清单进行大采购,然后大包小包地分发至每户人家。有时一番忙碌之后已来不及吃早餐,便又匆匆忙忙投身在紧接着的工作中去。2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为了让社区所有隔离家庭足不出户也能吃上元宵,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他在节前特意跑了两家超市,才为隔离家庭买齐了汤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帮我们采购了这么多物资,还为我们送来了元宵,我们全家都感觉到暖心,真的非常感谢,您是最美的基层逆行者。元宵节当天,居家隔离人员朱女士连声道谢。因日夜劳累,有时加上整夜头疼失眠,李红同志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脸色也大不如从前。平时就患有腰肌劳损的他,仍贴上膏药再冲锋,每天爬楼送物资,微信运动步数日计两万余步对于他来说以不足为奇。同事们都劝他歇一歇,而他却说疫情面前片刻不容懈怠,如果牺牲我一时的时间,能换来社区的安定,值得!疫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爸爸,我们已经十几天没见面了,每天早晨我还没醒你就走了,晚上我睡着了你还没回,我们都很想你。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你平时为什么一直严厉要求我,你在一线一定要注意安全,你的胃不好,一定要按时吃饭……趁着中午仅有的十几分钟午餐时间,李红一边吃着已经没了热气的泡面,一边和他十几岁的儿子视频着。听到儿子在视频里说到这些,这位工作起来从来不说苦不喊累的大男人,默默的红了眼眶。自从加入社区党员志愿队以来,李红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早出晚归,每天工作至凌晨是常态,他也想家人、想儿子。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想现在我肯定在和孩子他妈忙碌着元宵节的团圆饭。他笑着说,每年我们都会和孩子一起亲手做七彩元宵,仪式感嘛,他最喜欢。但他深知战胜这场战役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他将把对家人的愧疚化作防疫工作上的动力。正是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他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坚守着社区防线、守护着百姓安全。疫情不灭,坚守就仍在继续。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抗疫志愿队的冲锋兵,李红同志以满腔热血和恪尽职守的姿态让人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力量和希望,也感召了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防疫一线中来,为社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4

“我是党员,志愿者必须有我”,4月5日,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收到消息的汾飞集团公用服务公司党员陈晋明在安顿好家里后便匆匆出了家门。这一天刚好是他本人农历生日,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40岁生日将在防疫志愿者的岗位上度过。

“疫情就是命令,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身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报到当天,陈晋明即被分配到企业一线采集信息并协助核酸检测,志愿者人手不够,他一人单独一个小组负责两个企业260余人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领取到防疫物资后,已是深夜。

然而去了企业现场才知情况更加复杂,因统计信息有误,实际现场是3家企业500余人,有纺织企业车间不能停工,有工地工人已经全员休息,园区刚开始封闭管理,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对深夜开展信息录入工作不理解。陈晋明不仅要控制现场局面有序组织起信息采集工作还要重新统计人员,确保不漏一人。在漫长的工作结束后,又收到已录完的企业有新增信息,不得不再次返回,一个晚上下来他在企业之间来回奔走,一度刷新自己微信运动步数直逼3万步。全部信息录入工作结束后,当他返回隔离酒店已到凌晨4点。然而为保证6日中午十二点前完成核酸检测任务,陈晋明只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又在6点重新披挂上阵,与医护人员一起入企开展核酸检测…

志愿者实行闭环管理,陈晋明自从在志愿者岗位就位后,再也没有回家,这10天以来,陈晋明不管是入企采集还是分发物资,不分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为了确保采集对象和志愿者其他队员的安全,他定时喷洒消毒液,严格佩戴防护用品,每天的脸上、耳朵上都有深深的勒痕,但隔离的是病毒不能隔离关怀,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把工作做细。考虑到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陈晋明认真琢磨信息采集软件逻辑,提前与企业负责人做好沟通协调,优化流程,尽可能减少群众聚集和排队等待时间,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厌其烦示范讲解,用真情抚慰他们焦虑的心情,“大家都是为了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相互配合得越默契,最后达到的结果就越好嘛”,在随后几轮核酸检测中,效率越来越高,受到企业、群众的高度评价。

然而默默坚守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陈晋明的爱人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疫情暴发以来也向社区报备加入社区志愿者,不仅要在家上网课,还要在小区核酸检测时作为志愿者维持秩序,陈晋明对爱人说“我做志愿者只专心做好一项工作,你在家里要应对很多项任务”。两个人在不同岗位上坚守着自己职责,都能相互理解,但这样一来照顾11岁女儿的时间就更少了,“孩子越懂事,越是支持爸爸妈妈的工作,就越感觉对孩子有亏欠,但是我是党员,是抗疫‘志愿兵’,在疫情面前,让更多的家庭平安团聚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必须坚守岗位。”陈晋明如是说。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从4月5日以来,汾飞集团纪检干部、党员王泽宇就没有回过家,他在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逆向前行住在了单位,义无反顾地加入示范区志愿服务者队伍中。

作为爸爸,他很自责,作为丈夫,他更自责,在这个非常时期,没有哪个丈夫愿意把自己的妻子和不满三岁的儿子留在家中不管不顾。但是,王泽宇没有选择考虑这些,而是用担当诠释“汾飞纪检人”的初心,用行动践行“汾飞纪检人”的使命。

在每次和孩子通过微信视频交流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还没有打败病毒,所以爸爸还不能回家,你要乖乖地听妈妈的话。”“有国才有家,爱岗爱家,我们从来都不是旁观者。”他对妻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连续几天,王泽宇和其他志愿者一同趴在电脑前,马不停蹄地为入区企业统计数据、录入信息、检查核对,确保每一家入区企业、每一位企业员工都不被漏报。王泽宇说“眼睛酸胀难受的时候,我就和同志们看看窗外,为了让我们可爱的综改示范区尽快苏醒过来,我们一定能击败这场新冠疫情”

4月9日一大早,6:30,王泽宇跟随核酸检测采样队员披上“战甲”,化身“大白”,到达指定地点梧桐社区进行小店区第三次核酸采集。期间,为了节省时间,王泽宇主要负责帮助采样队员拆取棉棒,整整三个小时,他都在重复一样的循环动作,哪怕他穿着厚重的隔离衣和护目镜,全身不透气,汗水刷刷直流,浸透衣服,他也没有退缩。“同志们加油,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乐观的王泽宇时刻为队员们加油打气,在他的带动下,采样工作有序开展。一个个棉棒从他的手中递出,他与采样队员配合默契,高效地完成了此次七个企业606人次的核酸采样检测及转运移交等工作。

“疫情当前,绝不退缩,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充当先锋、做表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纪检干部、一名抗疫志愿者队员,接下来我会做好本职工作、抗疫支援两不误,担负起党员身上的责任来。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在。”王泽宇说“相信胜利并不遥远,曙光就在前方。”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5

她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她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她是新临社区党总支书记,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层党员干部。值农历新春佳节,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了加强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从大年初一开始,葛巍书记就一直带领社区人员在一线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没时间吃饭是经常的事,实在饿了就是简单的方便面一泡。因疫情紧张,她每天在所管的辖区里不知道要走上几个来回,对居民一遍一遍的宣传,一天下来脚肿嗓哑的。因一直处在一线,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儿子送到奶奶家,儿子也才10岁,经常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一向坚强的葛书记,红了眼眶。此时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儿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诉她,此时社区的居民很需要她。挂了电话,葛书记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当中。

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奔波在各小区的“战场”上,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给的武汉返新人员名单,她冲锋陷阵,第一时间走进疑似人员的家中,事无巨细的询问情况,亲自给他们量体温,讲述在家隔离重要注意事项,每天必进入疑似人员家中,仔细掌握情况。有些居家隔离人员急需新鲜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时,主动帮助购买,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社区防疫工作站点上,她的身影从未消失过,主动发放宣传单,主动送出爱心口罩,主动排查所有疑似人员信息。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6

2009年,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邓爱兵来到沧州市人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了一名医生。

今年大年三十这天,他没回河间老家。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反常”的举动。因为母亲去年去世,按照乡间的传统,他是要到母亲坟前上坟的。

没有回去的原因,是当时他已处于“待命”状态。对他来说,这与一个战士准备上战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当天下午5点多,电话到了。

仗,打响了。

当时邓爱兵正与家人准备年夜饭。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状态不好,身边离不开人,正陪着他在沧州过年。孩子又小,这个家,就只能交给妻子了。

临别,妻子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邓爱兵突然心里有些难受,他实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有句话在心里一闪但他没说,直到接受小编采访时,他才说——“我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怕父亲听到他们的对话,只说医院有重症病人需要抢救,邓爱兵出发了。

与战友们打了一场场硬仗

“要是说当时心里不紧张,那是骗人的”,邓爱兵说,“即使从医多年,面对那么多的‘未知’时,心里肯定是会有一些紧张的,有忐忑,也有牵挂,但医者大爱的信念让我无悔。”作为专业的医生,他只能战胜这种紧张,而不能让这种情绪控制了自己。

“我们身后就是沧州,我们的家人、朋友,沧州父老,都在我们身后,我们必须坚守这道防线……”邓爱兵说。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一个医学团队长期以来所积淀下的专业素养与“战斗力”。从22:00首位患者接诊转运到次日凌晨0:25患者及时得到救治,他所在的这个团队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全程转诊到整个诊疗过程,既要保证诊疗的及时、准确,又要保证各个环节的防护到位,避免交叉感染……一切诊疗程序结束,脱下隔离衣时,常常全身湿透。

就是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下,邓爱兵和同事们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尤其是在抢救一例危重病人时,他们更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得到了省专家充分肯定和好评。

邓爱兵说,除了上述任务,作为第一批隔离病房里的医务人员,他们还要尽全力摸索经验,建立多个诊疗过程中需要的模板,用专业的眼光发现注意事项,这些都会作为宝贵的财富交接给后续进入的战友手中。

忙碌完一天的他,脱下沉重的防护服,又坐到电脑前开始书写病历

“父亲一句话都没说,他只是哭”

从大年三十那天进入隔离病房,直到初七晚上出来,在指定地点接受医学隔离观察。邓爱兵一直没有看到过阳光。所以,出来以后终于能看到阳光打进窗户,他都觉得是件美好又奢侈的事情。

出隔离病房以后,他第一时间拨通了姐姐的微信视频,想跟父亲报一下平安。说到当时的情景,电话那头的邓爱兵已是强压住自己激动的情绪,但终于还是哭了:“我想……跟父亲说句‘没事’,可父亲……一句话都没说……他只是哭……”

视频里的父亲,看着“眼前”的儿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哭。而邓爱兵,当时也一下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他也只能对着视频里的父亲,泪流满面。

邓爱兵说,结束医学观察以后,他就要重返工作岗位了。而他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那就是,只要“战情”需要,他随时准备着一声令下,重返“战场”!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7

__岁的___是__县__镇__村20_年_,1月__日,___看到全面防控疫情的消息后,果断报名申请,成为__镇__村第一名志愿者,在县城居住的他,带着妻子和年仅四岁的小孩毅然决定从县城回到农村,投身到抗疫防控工作中。

他守土担责、坚守一线。

___曾是一名__,在应急工作中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回村后___积极向村里建议,提出在人、车流量相对较大的__设检测点并主动承担执勤监测工作,防止疫情入侵。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___率先承担第一天的检测工作,值守24小时,仅靠泡面充饥。为了做好防疫和值守工作,___积极动员村里青年参与防疫工作,目前有__余名志愿者参与到村里防疫工作当中。参与的志愿者越来越多,___也始终是检测点上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___说:“大家都很热心,一起参与值守,人多力量大,但也要对值班值守、车辆人员进出登记、消毒等工作都有系统的安排和培训,这样工作才不会出差错。”在___的组织下,__厂检测点防疫工作有条不紊。

就这样,检测点成了他第二个家,刺骨的寒风奈何不了他的决心,冰冷的雨水磨灭不了他的意志,他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这边土地,保护着这一方人民。截止今日,__监测点累计劝返人员___余人,车辆__余辆。

他甘冒风险,乐此不疲。20_年2月_日,__村多家村民生活物资告急,考虑到大量村民进城购物有极大风险,为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___主动捐献出自家货车并申请代为村民出城采购生活物资。关键时刻,他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在此次防疫工作中,生动诠释了一名志愿者的初心和使命,切实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

村干部___说:“___是一名非常积极的志愿者,在抗疫防控工作中很有责任感,又吃得苦,几乎是白天黑夜都在检测点上,轮班后也是早上7点就到,晚上12点才离开。工作中很有方法,安排妥当也很讲原则,对事不对人,凡是外来人员,哪怕是亲戚、朋友都必须要有通行证才可过,工作很有成效,赢得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肯定和好评,大家都积极地给志愿者们捐款捐物资助力防疫工作,这对全村的疫情防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___的父亲也非常支持的儿子的工作,村里号召捐款时,_父每天第一个到村委会参加捐款,他们俩就是战疫中的“父子兵”!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4疫情防控工作总结6篇

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总结8篇

2024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模板8篇

2024疫情防控工作总结精选5篇

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总结6篇

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汇报总结6篇

疫情防控的工作总结精选6篇

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总结通用6篇

2024疫情防控工作总结优秀5篇

安全与疫情防控演讲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417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