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作文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8篇

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材料,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作文是一种记录收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留下成功的果实,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听讲座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8篇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篇1

今天,我们来到了学校的演艺厅里,听了一位专家——杨老师讲解的《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由西汉著名学家司马迁写作的,这本书,上到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的时间,总共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是上包天,下包地,只要是中国的,它都包了,要问唐宋元明清去哪了?拜托,司马迁是汉朝人。除此之外,它还被列为24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帝王的)、三十世家(记诸侯的)、七十列传(记大臣的,最后一篇记自己)、十表(大年事表)、八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那《史记》有多少成语呢?只见杨老师微微一笑,ppt上立刻出现密密麻麻的成语,铺满了整个屏幕。那《史记》到底有多少成语呢?——数目不详。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个成语,但欣慰的是,至少我们知道它有多少字——它有130篇,共计526500余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是增一字不能,减一字不行。也难怪,这本书可是花了作者司马迁13年的光阴制作出来的。要是说在司马家族里,找一个能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较量的,也就只有那位砸缸的同志——司马光了。

史记,不止是一本书,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篇2

星期五的班队课,402班的叶裕凯他爸爸给我们上了一节课。他是一位画家,他这一次给我们讲的内容是:神奇的大脑和怎样画好画。

到了班队课,我们班排着队伍来到了阶梯教室,我们按照座位坐下来后,过了一会儿,叶裕凯的爸爸就开始讲课了。

首先,他给我们介绍了神奇的大脑,他说: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一般左脑发达的人都很聪明,一般有右脑发达的人都有艺术天赋,左脑和右脑都发达的人一般都是科学家,接着,他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内容是伦敦有同一个人,他的智商只有普通人的三分之一,但是他右脑很发达,他只要瞟一眼某一个事物,就能把那个事物给画下来,而且画得和照相机机拍。

出来的简直是一模一样,因此,人们就把他称为人体照相机。

最后,叶裕凯他爸爸又给我们讲了怎样画好画。

班队课结束了,我们就排着队伍回教室了。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篇3

8月24日下午,我参加了儿童文学作家冰波老师“让孩子爱上写作”的讲座。

讲座开始以前,我一直认为冰波老师会是一位很严肃的人,没想到他不仅一点都不严肃,而且还是很可爱又好玩的老师。

因为他讲的第一句话是:“小朋友们,我很紧张!”整个礼堂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们都很惊讶,要知道,冰波老师可是一位很有名的大作家。他怎么会紧张呢?不过我们马上都哄堂大笑起来,原本安静的礼堂一下子充满了笑声,几乎屋顶都要被震破了。接下来冰波老师陆续给我们讲了好多个小故事,“请摸一摸月亮”教会我们如何给文章选一个更吸引人的题目;“给个萝卜吃吃”告诉我们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方面来写;“小蟑螂的屋子”让我们明白写文章内容比题材更重要,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创性,要学会自己思考。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冰波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这可比我们平时课堂里有趣多了。

讲座结束的时候,几百个同学都抢着要冰波老师给自己的书上签名。看着饶了一圈又一圈的队伍,我忽然想,冰波老师的手一定会很酸的。

我一直耐心等到最后一个,因为我心里有一个“贪婪”的要求。当所有的同学几乎走光了,我才捧着书本走到冰波老师身边小心翼翼地说:“冰波老师你好,我是杭州网小记者章钦,可以请你给我们小记者网写句话吗?”冰波老师一定是愣了下,因为之前他一直只是埋头签名,所以他突然抬起头来看我的时候,我特别紧张,不过和蔼的冰波老师还是开心的给我们小记者网题了四个字:“亲近文学”,在他准备站起来的时候又特意细心的补充上日期。

我特别的激动。妈妈以前说过,只要你是作为杭州网小记者出去参加活动,就必须要做一名称职的小记者:好好完成每一次活动任务,交好每一篇稿件,不能拖拖拉拉,这是最基本的责任。我想,我可能不一定会成为冰波老师那么优秀的大作家,但我会努力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点点滴滴。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篇4

今天早上的七点十分,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小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的讲座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样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和防止被骗的能力;四是父母面对孩子叛逆、爱发脾气不听话、不爱学习等问题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做一个有孝心,孝敬长辈,尊重老师,关爱他人,对学习对社会有责任心。然后才是学会学习。

而优良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表现,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品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所以,从今天起,我会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讲座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能和父母建立起优良融洽的关系,那么他便容易形成一种主动向上的健康心态;反之则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心里留下阴影。”,这让我认识到和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希望从现在开始,多和父母沟通,注意沟通交流的方法、方法,以便能促进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

观看完于丹老师《小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讲座,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希望自己以后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坚强勇敢,主动向上的人!

小编推荐

观看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观看完中国机长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把自己观看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中国机长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4中国机长真实纪录片观后感7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道什么是奇迹吗?四川8633就是奇迹!它是全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做完作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这部《中国机长》电影。它是根据20xx年5月14日的真实事件改编的。飞机从四川起飞目的地拉萨,机长刘长健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机长,副驾驶员是个年轻气盛、骄傲自负的小伙子,双机长是个风趣幽默的人,还有六名美貌聪慧的空姐。

飞机在平稳地飞行,我也跟着镜头欣赏着美丽的雪山风光。机长对副驾驶员说:“当你确定没有麻烦的时候,麻烦就会来找你。”话音刚落飞机驾驶室右侧的玻璃突然爆裂,副驾驶员的半个身子飞出了窗,差点被气流吹没影了!紧接着,座舱失压、温度骤降、大风、缺氧……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场面出现了,不禁让我心跳加速,屏住呼吸,咬紧牙关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危急关头,只见机长,拼全力控制飞机,乘客们纷纷陷入恐慌之中,六个空姐及机组人员赶紧用专业知识来安定乘客的情绪,返航途中又遇到了积雨云,地面上的空勤人员,都绝望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机长没有放弃,带着对女儿的爱,对119名乘客的负责,以冷静沉着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杀出重围,平安降落!

“吁——”我长长的舒了口气,震撼、激动、刺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四川8633、机长、空姐、机组人员,我永远不能忘记您们!

电影是短暂的,故事是永恒的,现实生活中恐慌远远不止电影这一个多小时。电影能够再现平凡岗位的英雄真实故事,让我看到大爱担当。中国机长和各位空姐姐姐们在灾难面前奋战到底,勇敢应对,永不放弃的精神更是时时刻刻鼓舞激励着我——勇于担当,永不言败!

中国70岁了,伴随着祖国生日的不仅有盛大的庆宴,还有专门献给祖国的三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我们就看了其中的一部《中国机长》,真是受益匪浅呐!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英雄机组的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从飞机起飞,到落地。我的心都在悬着,没有一刻我不紧张,情节如同其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我跟着情节,心里随着变化。一会儿开心,为他们想到办法;一会儿着急,为他们烦躁的心而担忧;一会儿恐慌,为他们危险的情景而害怕。我就如同,在电影里。忐忑不安。

我为他们的机智感到骄傲,为他们的冷静感到自豪,为他们的配合感到庆幸,为他们勇敢感到佩服,为他们而感到自豪,骄傲。

我设想了一下,如果我在当中,我像他们一般冷静吗?我会像他们一样配合吗?我会像他们一样勇敢吗?答案可想而知。

因为有他们。我为中国骄傲。因为有他们,我们能在外国人面前挺起腰杆。因为有他们,我对空军的敬畏又上了一个高度。因为有他们,那119位旅客平安回到家。

?中国机长》无疑是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

电影《中国机长》作为国庆献礼电影,其中的爱国之情不言而喻,同样也是电影的主旋律。在电影院,当看到袁泉饰演的毕男因为旅客情绪波动,引发旅客骚动危机,一脸笃定坚信,掷地有声的说的一段话时,我没出息的哭了,不知哪来的代入感,觉得自己就是飞机上119位旅客之一。

“我们乘务员也是儿子,女儿,也是父亲,母亲。相信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去。”这段及其质朴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的修辞,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危险混乱的场合,由她嘴里说出来,就像一针镇定剂一样,给每一位旅客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都相信机长,相信他们会一起回家。

由此联想到,前几天学校组织的地震安全疏散演练,非常明确的强调了一句话,所有的任课教师,教职人员,在确保每一位学生安全离开后方可下楼。在没有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对这句话并不是很理解。有时会疑惑,为什么,教师要最后走呢?在危难面前,所有的生命不是都平等的吗?可是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才真切的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担当,岗位的职责,道德的要求,等等,这些,都不允许我把学生留在最后。

就好比如,解放军、公安民警、消防员这些天天与死神搏斗的人,他们就活该奉献自己保卫其他人吗?当然不是,只因,他们内心的信仰,他们所处的岗位职责,他们无私奉献的大义大爱。只有他们砥砺前行,方可有我们安居乐业。同样,在遇到危及生命的大灾大难面前,身为教师,义不容辞的站在学生前面。

火热的十月,爱国的热潮蔓延了整个中国,随之而来的便是电影院热映的一系列爱国电影,可能有人会问我《中国机长》和你说的这个有关系吗?

听我慢慢说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四川3u8633航班突发事件,驾驶舱的玻璃烂掉了一块,以至于飞机内紧急释压,乘客恐慌一片,反观机组人员却是沉着冷静,乘务长指挥大家对待各种状况,稳定情绪,三位机长同志在高空低氧低温的情况下,从而安稳的降落下来。整个过程我的情绪也是随着那架飞机不断地盘旋、盘旋。

如果单纯的写一个机长同志的话,大可以叫《勇敢的机长》或者《厉害的飞机》可是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英雄故事,刘传建机长的成功背后是所有人的职责感,副机长面对玻璃碎后的冷静,能够及时的配合机长踩下刹车,另外一位机长,在明知机舱情况后仍然选择进入和他们一起面对,不断地提醒,不断地询问,使得飞机才能够安全地降落。还有那五位空姐同志,设想下五位同志都惊慌失措的话,可能会有什么后果,那个疯狂的叔叔会不会冲进驾驶舱,影响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他们的行为正说明了这一点。刘机长说:“这叫敬畏职责!”

不仅如此,这部影片中连空军都有所涉猎,是不是也说明了爱国将士无处不在,当你需要这个国家给你帮助的时候,他随时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要说一下,里面有一个短暂的镜头:外国的幽灵520事件,机组全部人员因为缺氧而死亡,飞机却是自动驾驶模式一直飞到没有油。反观我们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国家人民的生命高于所有一切。

这就是机长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阅读作品,是对作品的一个初了解,读后感不可偏离文章主旨,要充分理解文章要义。你搜集过作品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吗?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收集整理的“翅膀下的风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篇5

今天,我们在下午第三节课时,听了一节有趣的讲座——消防讲座。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体验了户外活动——灭火行动,不仅这样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了消防员叔叔的辛苦。

这次,给我们讲课的是消防大队的黄队长,我们很荣幸能够听到消防大队的队长的声音。他教会了我们许多关于救火、灭火的知识。这些知识分别有3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讲了点蚊香时,不能放在有窗帘的窗户台上,点火时要小心使用,不然会引起火灾。

第二个部分讲了晚上找东西时,尽量不用打火机和蜡烛,不然会点着棉被,棉被是易燃物。

第三个部分讲了灭火器的种类,第一种是干粉灭火器,第二种是泡沫灭火器,第三种是酸碱灭火器,第四种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最后,我们又去了“澎湖湾”(注:澎湖湾是我们吃小饭桌的女生们起的名字,指的是食堂前面倒剩菜剩饭的地方。)做实验,老师们先将一些柴火放到了“澎湖湾”旁边,浇上了汽油,点燃了火,首先,黄队长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先把干粉灭火器上的开启提环拔掉,一手捏紧喷气管,一手拿着把手,把干粉喷到有火的地方。我们看着老师做的实验,只喷了几下,火就灭了。只是那些干粉溅起的一些烟雾飞上了天,闻起来很难受。

之后,老师又让刘明烁、郝珂婕、王文宣分别灭了一次火,最后一次是老师拿着王文宣的手,郝珂婕自己提着灭了一次火,那一场火是着得最旺的,一支火分成了两支,交叉着燃烧,漂亮极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很惊奇,也很期待,不知道他们两个能不能将着熊熊大火化为乌有,果然,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了,全班都人都在欢呼。六班的人也来观看我们的实验。很有趣。

虽然我这次没有亲身体验,但只是看着他们在操作,我就感到了消防员叔叔的辛苦。虽然这次的消防讲座很简短,但我却感到了无比快乐。虽然这次我没有真正的尝试,但我相信,在心里大家已经都尝试过了。

最后,我呼吁全部的同学们:“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吧!”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篇6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是我完美了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自己的人生!

于丹教授是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炼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是人叹为观止。

孝是什么?于丹教授用一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孝就是当父母老了是去陪他们。那个寓言中的树就如同我们的父母,用他的全部来成就我们的一生。但他们不求回报,只求在他们老时我们能陪在他们身边。

人一定要有人际关系。在300个小学生中,有百分之五十点七的同学因缺玩伴而独自一人在家玩电脑、看电视;百分之十三点三的同学喜欢喝保姆、家长等长辈玩;百分之三十六的同学没有固定的朋友。在生活中,人一定要有朋友,不能在别人心中扮演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感恩,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做到,我们只要学习好,晚上在家时,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对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植树节那天抽点时间和家人一起去植树,这就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

通过看于丹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大点:孝,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感恩。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篇7

今天,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 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他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孩子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吧?”孩子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关于听讲座的作文篇8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答。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听爸爸说作文优质8篇

听爸爸说作文优秀8篇

听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6篇

听财务分析心得体会8篇

听名师课心得体会8篇

听感恩演讲稿8篇

科技讲座的心得体会6篇

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在家庭讲座的讲话稿5篇

外出听数学课心得体会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355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