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作文

致教师读后感模板7篇

通过认真写好读后感,我们可以反思和思考书籍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是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相关书籍的,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致教师读后感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致教师读后感模板7篇

致教师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觉得上班时间很紧,几乎从早忙到晚,回家后还要处理一些工作。

而书中有的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致教师读后感篇2

在这一条里,苏霍姆林斯基提到,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不应当把学生的智力生活理解成个人的狭窄的小天地。

一个人既在丰富集体的智力生活,同时又在享受集体的精神财富。学习困难的孩子也可以参加科学——学科小组的活动和晚会。……在小组里,那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激发他们去阅读,而对他们来说,阅读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当成学生的智力生活,又一次强调了阅读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而要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最好就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自从我校开展新教育以来强调读书,建图书角,把自己的书放在班上大家一起交换看,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其实挺不错的。这条建议还谈到了教师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大家最常说的就是:“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它再次提醒我要多读书,坚持读书才好。

除读书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建议通过成立各种学科兴趣小组这种集体的智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兴趣小组的成员,往往都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这就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排除在活动之外,其实是一种很残忍的做法。今后要多注意让后进生从阅读开始,由浅入深,增强理解力,通过活动激发他们的阅读和思考。

致教师读后感篇3

这本书针对性很强,特别适用于年轻教师。没读书前,我认识不到自己走入一个个误区之中,可是,通过现实的实践之后,我感到我正在走入一个一个误区中。通过读这本书,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读的书很多,要学的理论很多,实践起来更是要一丝不苟,最后,还要认真反思,让自己做得更好的方法。

先说说我的误区吧。其实年轻教师就像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怕自己做得不对,不好,一味模仿老师表扬过孩子的样子,以为模仿就能够让自己成功,让自己达成老师喜欢的样子。却不再思考为什么这个行为好,这个行为不应该出现在学生中,动脑思考,是他们反应不及的一个思维缺陷。作为年轻的老师,我就进入一年级新生的误区,以为一味从老教师身上学习具体的方法技巧,一味的照搬照抄就能够达成目的,找到一抓就灵的偏方,达到想要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这是错误的,因为我没有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得理论是什么呢?比如,校本研究课上,我认真听其他老师的课,观察他们对学生的评价,但是,一节课有几次评价,评价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是年轻教师应该思考的地方,怎么样思考呢,我想我应该找到了身上的不足,就是读书来弥补,读书用来掌握先进的科学理念,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创造成功的方法,从书中不是找依赖现成的经验,而是用优秀的经验进行反思,进一步举一反三。本书中有句话。轻视理论,懒于学习,囤点招数,想走捷径,反应了年轻人的浮躁,这句话,如果放在之前看,我一定仅仅关注,我不能浮躁,我要一步一个脚印,但是现在我才明白轻视理论也是浮躁不负责的表现,我希望我的认识不要太晚。所以我很认真读了这本让我当头一棒的书。本书籍首先讲述了年轻教师的困惑,想做尽善尽美,而在“琐碎”“重复”面前举步不前,但我们可以在“矛盾”中寻求发展,矛盾就是哲学中一分为二的思想,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提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公平,需要一碗水端平,在工作中,具有高尚的责任感,应该表现在自己应该做、可能做得范围内,做得好,做得深。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激情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中点燃起理想的火焰,塑造优美的灵魂”。本书对这段文字举的案例是,语文教师讲《井冈山》,二百名战士为了新中国牺牲生命的故事,老师讲到这里,情绪十分激动,延伸到,他没有带好班,辜负了战士们为新中国贡献生命的话,学生们看到老师的泪水,感受到了老师的情感,之后,学生非常安静直到下课。这些均体现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言行一致对于学生是相当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采百花之密”即善于向优秀教师学习。我们要长期扎实的实践,顽强自觉的学习,就是勤奋读书,联系实际的思考,就是反思,充满个性的创新,和教师密切的联系,就是发挥团队精神,也要求对个人负责,就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年轻教师,应该掌握扎实基本技巧,逐步了解理解并树立正确的理念,我读过一段文字,语文识字课上,学生发现“蚂蚁”“蝴蝶”“蜻蜓”“蚯蚓”等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这时老师和学生表现出一样的惊喜,学生编出“蟒蛇地上找吃的,白兔地上蹦蹦跳,母鸡窝里在下蛋,蜗牛树上睡大觉”的儿歌。老师坦率而又热情的表示:“这么好的儿歌,我都写不出来”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情感表现得如此自然,如此得当,这样才能在细微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诚肯定,记得我讲完《认识时间》赵老师给我评课时,肯定我说,我学会了倾听。在最初的时候,我每次讲课之后,评课时候,老师提出的建议就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后来我有意识听别的老师如何倾听学生的发言,然后在运用到自己身上。

致教师读后感篇4

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间。’面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是因为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

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

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

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大量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所以,可以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非常诙谐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择,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一定能到达顶峰。

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致教师读后感篇5

工作十几年,我爱数学,我爱教学生数学,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面对许许多多的优秀教师,我羡慕过,也曾自责过……因为,我做得远远不够!正是因为这些,在选择读书篇目时,在众多的图书中,范存丽老师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这本书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我静静地品读着这本书,感受与收获确实很多。

翻开这本书,我先了解了一下作者的简历,而后认真拜读了吴正宪老师为这本书撰写的序。有这么一段话: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由于执教教师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效果就迥然不同呢?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如同进入一个师生真诚交流的驿站,它会带给你激动、兴奋和智慧……吴老师所描绘的智慧课堂,正是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所在。此话,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阅读期望。

范存丽老师提到的7件事:

①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知多少;

②要引领小学生学习什么样的数学;

③如何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④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

⑤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⑥运用什么方式开展数学教学;

⑦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在每部分的叙述中,都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论证。在这7件事中,我更关注的是第4件事。“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之“培养估算习惯”。范存丽老师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这一问题,一是“估”什么?二是为什么要“估”?三是如何“估”。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觉得估算课好难上,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不清楚应该如何教学估算,造成班级学生对估算的意识很淡薄,估算能力不强。所以我特别用心地精读了这块内容。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其次,估算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需要估算,体验到估算的方便和有用。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不多,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因此没有具体情境的估算练习题意义不大。教师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实际生活中估算的价值,哪些情况下用估算,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标准来估算,才能不断加深学生对估算的理解,从而正确地运用估算。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

致教师读后感篇6

徜徉在《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之中,一种滋润与享受油然而得,心中不免对周教授赞叹不已,一页一页地看下去,一篇一篇地品味,一条条新的理念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头脑,心中的情感也在自然流淌。作为“初出茅庐”的老师,真有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导师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该书集全国58位特级教师、名教师以及教育专家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四个方面对新课程教学提出的100条建议,旨在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给刚入职的我进入新课程教学以智慧的启迪。也许在这之前我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这个角色,毕竟暑假前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可是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该真正进入教师这个角色了。品读这本书,就好像与名师近距离交流,每一条建议都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的头脑。

回忆两个多月来的教学,多媒体伴随着我一起成长。我的多媒体不在于会制作多少复杂的课件,而着重于一个“多”字上,通过多媒体将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一一搬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情境。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多媒体课件也是如此,平时对于电影电视等方面多留心多观察,多收集多整理,等到需要时便可游刃有余。平时我都是在教育网站上先下载和可是对应的课件,然后筛选修改,最后再认真熟悉才在课堂上用。我觉得网站上的教育资源非常多,而且比较实用。有时只用简单的修改一下,有时也可以直接拿来用。有时也要自己花时间制作,而利用这些课件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也包括我在内。然而仅仅会使用多媒体是万万不行的,还要有爱。

书中有句话,“成功教师不仅要有活的课堂,闪烁的智慧,艺术的设计,还要有爱的真诚、爱的平等、爱的常识。”但我却因此想起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的一句话,“我仿佛是一个建筑师,从设计到施工、整体构架,从有限空间到各区域的功能,从哪儿到哪儿无阻隔,不干扰,又可延伸。犹如哪条小径通到一块空地,哪条是阳台可凭栏远眺等都精心设计,融通而和谐,最终让主人快乐地生活。”(《情境教育的诗篇》第140页)。李老师的这些话不就是教学中艺术的设计吗?她那因人施教的意识不正来源于她对学生真诚、平等、赏识的爱吗?就是我们不学习新课标,也应该拥有这样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才会有教育教学的`互动变通,才能生成活的课堂、闪烁的智慧。

作为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担任八年级班主任的我,有些东西确实力不从心。很多时间都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但是读了这本书,不能说完全参透了教育教学的真谛,略懂皮毛我想还是可以胜任的。

在《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名师的指导下,我在课堂上也不断地寻找共性与差异,也在不断地利用名师的建议来指导自己,展现自己的教育艺术。记得有一次,我要举办班会,提前一周我就已经想好了班会的主题:期中考试总结主题班会暨学习经验经验交流会,而且我还准备了零食给学生和到场的任课老师。那次班会,一共分为四个篇章:正视现实篇、反思现实篇、表扬进步篇、前进篇,举办得非常成功,有学生和老师评价说就像晚会一样。当时我作为主持人,最值得欣慰的就是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任课老师对学生及班级的评价也是不错的。也正是在那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身为老师的神圣及责任重大。

另外,在读此书时,我不断地在寻找与课程相吻合的契合点,许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给我许多启迪,点化了我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点点思路。我觉得不管是教什么学科,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学,能学会。学生的成绩也就是老师最值得欣慰的劳动成果。有时我会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或者课前几分钟给学生放一小段视频,我觉得这不仅仅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样身为老师也可以和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相处下去,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此外,由于我本人比较喜欢演讲、朗诵、主持这些,所以我会适当的把我喜欢的和学生一起分享。并不是说要把我的喜好强加给学生,我只是觉得这样可以和学生的心更近一点,再近一点。也许只是这小小的一步,就能让学生对我的印象改观,何乐而不为呢?

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地一节课两节课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更多地是自己从中悟出了许多教育思想,点燃了我教育生活的激情。学习名师,靠近名师,迈向名师,不再是梦想,而是一种不懈的追求,也许今天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磨炼过程,明天自己便成为后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致教师读后感篇7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感慨颇多。

幸福是我们所有人都向往、追求的,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也就是教育幸福。教师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就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特有的幸福感,来自于教师职业的特有价值,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得到教师职业的特有价值感,那么所产生的幸福是无以比较的。这种幸福感不会因为某一时代或某一时期人们对教师职业价值观上的“俗见”而改变,不会因为教师的收入、劳动工作量与其他社会职业的比较而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只有教师本人才能感受到。我们作为教师的不必要在意别人是怎么评论的,只要我们自己感到幸福即可。这种幸福也与其他的幸福一样,也只有经历过这种生涯的人才能有同感,至于别人,没有这种生涯或虽然有这种生涯而没有实际感悟的人,他即使不理解,又有何妨?毕竟幸福是自己的事,是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人的事。

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一声声“老师好”,带给我愉悦的心情,一天的工作在快乐中开始,一天的工作在略带疲劳却又幸福路上回家,师生的问候,简短却有甜甜的感觉,我觉得挺幸福的。

正走路的时候,突然一个人给我打招呼,我抬头一看,只是觉得他有些面熟而实在又想不起他究竟是谁的时候,他说是我的学生,哪一届哪一班,再拉上一会他还能说到在哪节课上我讲到了某个问题,而他现在还记忆犹新,并且还对他的人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这个时候,我们都回味着时光,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我的心里则充溢着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的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师首先要在一个普通人的层面上善待自己,过好日子,成就自我,而后才有资格去做一名好教师。教师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师有理由也应当理直气壮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教师一生追求的幸福,就是你的人格魅力,你的处事风格,你的知识涵养,你的点点滴滴都被学生铭记在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我一直记得安南说的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咒,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苗长起来。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找到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平凡者。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愿我们凭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关注社会前进,关注人性冷暖,关注学生发展。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会享受生活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艾青诗选读后感模板7篇

春水六三读后感模板7篇

读后感的作文600字模板7篇

木偶奇遇读后感模板7篇

找秋天的读后感模板7篇

教师听课心得模板7篇

名教师演讲稿模板7篇

好教师演讲稿模板7篇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模板7篇

小学音乐教师个人总结模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168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