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作文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7篇

写体会之前一定要认真梳理好写作思路,这样在写的时候才会更加轻松,我们从生活中汲取深刻的心得体会,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7篇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篇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之战打破了平静的寒假。一瞬间,九州闭关,举国防,闭万户。我校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令,严格执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20xx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急预案,按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做到传染病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让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疫情严峻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执行。

开学前师生摸底及医用物资采购。由学校党政办牵头,多渠道摸清寒假期间学生每天学习生活情况,通过qq群、微信群、电话等网络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学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工作。与此同时,学校要求教师每天上报个人情况,内容包括姓名,现所在地和身体状况,对外出旅游回来的教师要求其向所在社区报备,并自我隔离14天。与此同时支部要求部门负责人在开学前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晨检工作;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专人负责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1。5万个、手套100双、洗手液10件)和消毒剂(漂、医用酒精等)、体温计(20套),洗手间必须配备肥皂或洗手液。

“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学校要求教师根据“空中黔课”进行适当辅导、布置作业,作好听课记录,每日上传听课记录和学生作业检查情况到工作群中,务必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能接受教育,保持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密切联系,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义务教育有保障,不能因为疫情造成学生流失。聚焦控辍保学这个核心指标,紧盯每一名学生,确保正式开学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疫情期间干部值守,我校党支部书记王庆平,校长刘勇,副校长周敏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领值班干部准时到岗值守,对全校疫情防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学校打赢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除此之外,我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在假期科学开展校园内环境清洁整治行动,每天做好值班室、厕所等重点部位的消杀工作,重点做好灭鼠、清除越冬蚊卵的专项行动。尤其在师生返校前,务必要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推进教室、宿舍、食堂、图书室、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向好发展,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全力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迎接师生返校。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篇2

4月9日上午,很高兴来到“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工作站’”听了第一堂讲座。讲座由南京晓庄学院心研所主任、教授任其平开讲,讲座以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

任教授通过对当今的学生为何产生厌学而展开,让我们作为教师或家长,要以和谐为主,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言,不要太看重。“学习成绩不好,那又怎样”。我们要以接纳的心态,去容纳孩子们的缺点,不要把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学习压力,以及自我的认知强加给孩子。孩子自身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孩子本身也压力大,如果这时候老师或家长再强加压力给他们,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话,还会走极端。

这也让我想起了在听课的同一天,4月9日晚,石家庄西美花诚小区,一位14岁初二男生从24楼的家中跳下,当场身亡。而少年选择轻生的原因,竟是考试成绩不好,父母批评他要求他写书面检查。据说他的父母当场已经崩溃。他走了,留给父母亲人的是无尽的悲伤,这种悲伤无法弥合。这样的灾难根源究竟又是什么?问题的出现,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孩子的父母,认为他们对孩子施加了太大压力。希望他们看不到这样的评论,否则无异于伤口上撒盐。还有人说孩子抗压能力差,遭受一点挫折就行事极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孩子,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一个14岁的少年,他什么不懂?他难道不知道活着更快乐吗?而死是实在没有办法之后的选择。他细小的心灵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才导致了最终的悲剧?想必他也留恋父母家人,留恋同学朋友,留恋美食游戏,可在痛苦面前,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了。那么学校呢?学校没有责任吗?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我想,没有一个学校一个老师想害孩子,作业、分数、排名,就像魔咒一样,谁也逃脱不了。

听了任其平教授的讲座后,想到刚发生的这一悲剧,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曾经几何,当我面对自己的学生考试成绩很不好的时候,我也会批评指责,现在想一想,自己的定位和认知都有错误。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和容忍孩子的缺点,学习成绩不好,那又怎样?他们还是个小学生,是个孩子,只要他们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的人生路还很长,不要把我们作为老师,作为父母的认知强加给他们。学会温柔的坚持,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接纳和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家庭、学校、社会才能够统一和谐。

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吧。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心理疏导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篇3

这几天,我观看了郭喜青老师讲授的《学生关爱与心理疏导》的视频讲座后,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复杂的。实施教育转化的过程是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教育者必须既具备爱心、热心,又具备耐心和恒心,既要注意具体的方式方法,还要有长期实施计划的心理准备,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篇4

此次培训,培训方为我们团队量身订做了一套训练课程,并有专业教练进行项目指导,把训练项目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进行团队成员的人格、能力、职业规划等素质训练,使队员在体验中丰富自我,以最直接的方式体会到个人、团队共同成长的关系。

培训开始时,全体人员随机报数分成三个团队。进行初步热身后,教练要求每队内选出队长,取出本队有意义的队名,鼓舞人心的队训,个性化的队型,通俗贴切的队歌,设计出简单但鲜明的队徽。

在各队学员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由最初的各抒己见到最终的意见统一,确定了本队的队名"陆舰队",队训:陆舰!陆舰!勇往直前!队型是由全队成员排列而成的一艘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的战舰,队歌则是由某革命影视作品的乐曲改编而成的。

拓展训练包括人猿泰山、穿越电网、盲人方阵、高空抓杠、海乱求生等训练项目,无不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此次培训,打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壁垒,加强了团队合作,树立队员合力致胜的信念;开发了个人和团队潜能;培养了队员们勇于面对竞争、面对压力、面对风险的良好心理素质。

"人猿泰山"教会我们要充分充发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自我团队的资源。"穿越电网"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一定要合理的加以分配和使用。"盲人方阵"让我们知道面对陌生的外部环境、面对从未经历过的挑战不能盲目进行,而是应该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顺利实施。"高空抓杠"则是让我们克服了自身的心理恐怖以及人们处在不同位置时的心理区别。而"海难求生"让我明白了个体力量的弱小和团队力量的巨大,在完成求生任务时,没有团队的合作,仅凭个人的力量,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然而大家团结在一起,别说是四米墙,五米墙我们也可以征服。可以说此行收获最大的就是让所有队员体会到"没有一个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一个完美的团队。"

两天的拓展非常短暂,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从来没有过的震撼。有人为自己的团队加油,也有人在给别的团队泼冷水,有人感动得抱头痛哭,也有人在默默的奉献、顽强的拼博。在一系列拓展项目中,我们不仅暴露了自身的许多弱点,也认识到自己对于团队精神理解的不足和处理方式的不恰当,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视角高度,也让我们总裁五班全体同学的友情更加浓厚,就像经历了生死的难兄难弟,我们变得空前的团结,无比的坚韧。

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和地,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甘心背负着同伴的踩踏而没有一句怨言,我站在高高的四米墙上,看着前方满脸泪水的伙伴,回望墙下坚持不懈的队友,此时的心情无比的沉重,大爱,真的无边!虽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拓展训练了,但唯有此次,深受感动……写到这里,我脑中不由再次响起那个熟悉的旋律,"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篇5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新年贺词中掷地有声的奋进宣言犹记耳畔。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历史已经证明,在中华民族一次次最危险的时刻,共产党员从不退缩,一旦冲锋响起,誓要全胜收兵!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防控关键期,这是我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又一次赶考、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全体共产党员要铭记初心誓言、牢记使命诤言,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冲在防控最前线、勇夺战“疫”制高点,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句话里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忠诚信仰,折射初心的执着。

“石可破也,而不可以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以夺赤。”“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站在党旗下许下的诤诤誓言,吾辈理应怀赤子之心,誓死坚守,忠诚于党。革命年代生死存亡关头时,充满理想的叶挺,面对屠刀毅然坚定跟党走;建设岁月国事艰难时,负笈西土的钱学森,信仰不移选择回归;改革时期需要闯将时,栽树二十载的杨善洲,坚守精神家园,将余热燃尽到生命最后一刻。回首我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惟有忠诚信仰,方能指引前行。疫情来袭,无数共产党员不计报酬的逆风而行、无论生死的勇往直前,在疫情火线上坚守理想信念,折射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恪守初心的执着。“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疫”句话必将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全党经受住疫情的考验,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胜利。

“疫”句话里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铮铮誓言,彰显使命的坚韧。

原本是万家团圆欢乐时,却猝不及防打响了新冠肺炎阻击战。在这个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特殊战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党员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担使命,就是要勇于担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守责映照使命,离开责任,使命便无从谈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此刻,全党上下都是战士,要“不待扬鞭自奋蹄”,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发扬不怕辛苦、连续奋战的优良作风,以践行伟大使命、不负人民重托的强烈责任感,忠诚履职、扎实防“疫”。共产党人要在“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疫”句话里彰显坚韧的使命、无畏的气概,实现首战“一炮打响”,在这场“不能输掉的战争”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疫”句话里有“我是党员,让我先上”的冲锋之姿,点亮前进的道路。

“我是党员,我先上”“选我,我党龄32年,娃儿也参加工作了,我家庭没得负担”“我是单位退休职工,我志愿申请重新归队投入战斗”……这些铮铮誓言中,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守护平安的人民警察、有奋战一线的基层干部,此时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当前与新冠肺炎的严峻斗争中,一名党员就是一个先锋战士、一支先锋队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他们在“我是党员,让我先上”的“疫”句话里纷纷请战挺身而出,以冲锋之姿勇当战斗先锋、以初心光芒点亮前进道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使命的铿锵誓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接过历史接力棒、踏平坎坷成大道,这场战“疫”,我们一定赢!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篇6

健康这个词大家不陌生吧?那大家知道健康到底是什么吗?让我简短的说一下吧: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及良好的适应能力等。如果你缺少一样都算不上健康。

一许你有着强健的体魄,可是你有健康的心理吗?下来让我告诉你,健康心理具备的条件吧。

第一,学习中和生活中能正常的进行一些的活动,也就是智力正常。

第二,能自己把握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每天都保着情绪稳定的效果。

第三,坚定的意志做事要有始有终。

第四,开朗,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第五,要使自己“惊喜若狂”也不要使自己“怒不可遏”喜怒都要有限度。

第六,正确的认识自己,充满自信。

千万不能出现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喔u比如,抑郁p多疑p孤独p自卑p依赖p嫉妒p情绪波动等。

杀手大家都知道吧u可你知道心理健康的“杀手”吗?这几“杀手”主要是缺少爱抚过分苛求和惩戒无度。下面就听我细细讲解。

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对青少年而言,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家庭和社会给予的爱抚。由于我国离婚率较高,极巨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他们会表现出恐惧、愤怒、羞愧、做恶梦、烦燥等消极情绪。有的还出现依赖、焦虑、对人存有敌意、冷漠、无动于衷、情绪低落、固执、闷闷不乐等现象。所以缺少爱抚成了心理健康的一个“头号杀手”。

过分苛求就是指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脱离了我们实际,提出要求过多、过高,以至于难以达到,到了苛刻的程度。所以苛求也逃不脱心理“杀手”的罪名。

所谓惩戒无度,就是指经常为一点小事,对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惩罚和训诫。经常对他们的惩戒会使他们感到紧张、恐惧、不安、戒备。只有在愉悦状态,人的聪明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紧张、忧虑、恐惧、不安就会出现“抑制”。严重的惩戒还可能造成“孤僻、自卑、自毙”等恶果。

从上面来看,心理健康对我们多重要啊!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理。

心理疏导的心得体会篇7

读这本书最开始是它简约而气质黄的封面吸引我翻阅,若大个黑色字体写着:透视孩子的心理世界,作为一个老师和孩子的妈妈是急需及时且好奇的。

一直在探索什么是好的教育,正确的教育理念?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寻找及不断学习,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读完这本书让我很乐意与大家分享;作者通过变换角度,深入体会,从而遵循孩子的个性来让我们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

第一辑至第五辑我会简单分享一些里面的重点:

第一辑: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期望 聆听手记

有的家长把自己童年未完成或没有实现的理想当作孩子的奋斗目标,说是为了满足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其实,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完成自己的梦想。将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要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这样的家长需要完成自身成长,而不能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也不能以自我人生迫求的态度与行动去影响孩子,要求孩子。父母做成了“最好的自己”,孩子才会有勇气去追求做“成功的自己"。父母最好的状态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各自做最好的自己!

给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第一,孩子的言行如同一面镜子,呈现出家长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务必要反思自我。如果家长感觉难以解决自身的问题,可以参加一些父母成长课程,向教师寻求帮助,治愈自己的伤,和孩子共同成长。

第二、家长和教师要学会放下大人的权威,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和真实的想法,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究竟是孩子的成长重要,还是自己的面子重要,多关心孩子的感受,给孩子必要的帮助。

重点:要想孩子优秀得自己先优秀。

第二辑: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技巧 聆听手记

个别学生由于害怕或回避社交,学习机会与社会技能锻炼的机会因此减少,学习能力与生活能力也随之下降。常见的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惧的表现有以下五种。

(1)害怕被人注视与评论;

(2)认为别人能看出自己不自然的情绪与窘态;

(3)猜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负面或是蔑视的;

(4)在人际交往场合采取回避或是痛苦忍受的态度;

(5)在人际交往场合常伴有脸红、颜抖、恶心或尿频等躯体症状。

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引导孩子,这些情况是能够避免的。所以,家长在孩子童年时期就要鼓励与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以便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胆量与能力。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社交焦虑,则需要与孩子探讨这种情况对学习、生活造成的困扰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完全改变孩子的性格,但可以通过训练让孩子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给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第一、有的孩子胆大而鲁莽,有的孩子胆小而害羞。面对孩子因个性造成的问题,家长不能一味地袒护。家长在孩子童年时期,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面对让孩子害怕的场景,循序渐进地降低孩子的恐惧感,提高孩子的胆量。

第二,孩子一旦出现了社交焦虑,家长不要过于焦虑或担忧,因为家长的担忧情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并会恶化孩子的社交焦虑情况。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种情况后,要了解社交焦虑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社交焦虑是可以矫治的。

第三,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恐惧情绪及躯体症状,影响学习和生活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专业医院就医,通过药物缓解孩子的害怕情绪和躯体症状,利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脱敏训练,以降低孩子的恐惧感。比如,每天让孩子至少和一位他从未说过话的同学说话,每次至少两分钟。最初孩子可能会紧张、害怕,但只要坚持,并逐渐增加聊天的时间,这种紧张和害怕的心理会逐渐得到改善。

第四,家长和教师应通过社会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减少孩子的社交回避行为,协助孩子建立起正常的社会交往行为,培养并树立孩子的交往自信。

重点:我们欠孩子的不仅是一堂人生教养课,也欠孩子一堂爱情课。

第三辑: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管教 聆听手记

过度使用手机已然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它除了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成长,比如、容易得干眼症。加重近视,引发颈椎病外,还会影响他门的心理成长。比如、容易出现社交冷漠、抑郁、焦虑、注意力分散等。不少人觉得“人机”交互活动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互动更容易掌控,但实际情况是,有些人离开手机会发慌、紧张、情绪波动、心绪不宁,由此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戒断手机成瘾的方法,我们只能从认识上去了解手机控的危害,从行为上培养青少年自控、自律的能力,从制度上制定一些有关手机使用的规范。

给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第一,培养孩子遵守规则,教会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是家长的首要任务。第二,安于现状是人的本性。孩子要跳出舒适区,打破习以为常,延迟享乐需要,要克服人性的弱点,这与家长的言传身教密切相关。

第三,当孩子沉迷于手机或者网络时,家长和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或许是纯粹的娱乐,或许是逃避现实,只有找到钥匙。才能打开他们的心锁。

重点:讲究方法教出的孩子才温暖。

第四辑:教育孩子前先勇于教育自己 聆听手记

现代社会,男不用狩猎、女不用织布,尽管男女角色、身份的模糊是大环境使然,但全球范围内呼唤男子汉的声音似乎是超越国度、不绝于耳的。在国外绘本中、父亲不是在带孩子冒险、就是在展示体力和坚韧的品格。我们以此为话题,就是希望唤醒更多忙碌的父亲,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能抽出一点儿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与母亲一道担负起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角色认同的任务:男孩子要有责任感,有担当,要阳刚、坦荡:女孩子要秀外慧中,不娇气跋扈,不忸怩作态。

给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第一,年轻的父母需要学习如何做父母,这样才可以逐步体验从面对孩子啼哭时的手足无措到初次为孩子洗澡时的慌乱无序,从而与子女建立亲密关系。

第二,利用父亲节等特殊日子,去思考当下父亲应有的责任。除了感恩、祝福之外,还应该有哪些具体的实际行动。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产生虽有父亲但形同虚设的感觉。

第三,对那些心智不成熟、永远长不大的父亲,家人需要寻求专业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援助,促使其成长。

再分享一则案例:聆听手记

随着重组家庭的增加,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重组家庭尤其是双方有各自的孩子,重组后又生了孩子的家庭,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家庭中的几个孩子都力争得到父母更多的爱,都想成为家庭的主角,父母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稍有不慎就会被孩子认为偏心。由此积怨,结果往往造成多重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家庭教育是很难有效开展的。

父母在离婚、再婚的过程中,往往会顾及孩子的吃穿用度,很少会顾及孩子的情绪,但孩子的情绪问题却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建议有条件的父母请专业人士帮忙疏导孩子的情绪问题,让孩子把因父母离婚产生的害怕、担心、恐惧、难过、委屈等情绪排解出来。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把对新爸爸(妈妈)的期待、想法,甚至是不敢面对或是无法面对的情绪表达出来,给孩子和新爸爸(妈妈)彼此接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在新家庭里能够愉快地成长。

给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一般来说,重组家庭的孩子对继父、继母的认识通常可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观察--理解-信任-尊重。他们刚开始会本能地对继父、继母怀有一种戒备心理,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继父、继母的一言一行然后才可能逐渐理解并认可继父、继母,也才可能谈得上对继父、继母心生尊重与信任,进而愿意听从他们的教诲。继父、继母也应该清醒地注意到孩子这些微妙的心理变化。并按其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恰当的方法、循循善诱,弥补孩子的心理创伤,使他们消除芥蒂。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要找准角色定位。再婚夫妻要记住,你可以为对方的孩子提供生活上的适当的照顾,但在管教方面,最好还是让孩子的亲生父母来做。千万不要把这项工作抢过来

第二、逐渐培养亲情。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创伤需要用更多的爱才能抚平。重组家庭的子女尤其需要情感教育,维父、继母要视对方的孩子如己出,献出更多爱心,培育更多真情。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因父母离异而产生的心理阴影,重新树立信心

第三,应尽力减少因离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离婚的一方尤其是女性不愿意让孩子与亲生父亲见面,有的还挑拨孩子疏远亲生父亲或母亲,这其实是相当愚蠢的做法,结果只会加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明智的做法是,无论你对原配有多少怨恨和不满情绪,你都必须告诉你的孩子,你们都很爱他,并以他为骄傲。这样才会让孩子感到他的生活没有那么不幸,受的伤害也不会有那么深。

第四,给予孩子适当的自我空间。重组家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过早地要求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再婚夫妻可以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孩子必须有足够的时空,才有可能慢慢接受新的家庭关系。继父、继母如果能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自我空间,孩子就可能慢慢地放下偏见,与继父、继母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五辑: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 聆听手记

面对孩子挑食的不良习惯,家长需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挑食?其实,挑食有时是由孩子的生理原因造成的、这个时候,家长强迫与放纵的微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孩子由生理原因导致的挑食行为,需要通过适度的治疗来改善。

就案例中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造成潇潇挑食有诸多外部原因。奶奶追着喂饭,说明潇潇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他长大后,一家人没有和谐的用餐氛围,不是家庭成员缺失,就是餐桌气氛紧张,在用餐时父母争吵、训斥等,严重影响孩子的用餐心情。还有,父母烹调水平有限。也会导致孩子食欲不振。

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挑食的现象,家长担心的是孩子营养不良的后果其实,在这背后我们更要关注家庭教育的方法及创设和谐的家庭关系。

给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偏食是指只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偏食可以导致孩子对某些营养摄入不足或过剩,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孩子的免疫力低、个子长得慢、情绪异常等情况或多或少与偏食有关。

孩子挑食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理原因:孩子体内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比如缺锌,这会导致孩子不爱进食,对食物不感兴趣,甚至厌食。

第二,心理原因:可能某些菜肴的形状、颜色、气味、口感与孩子的喜好相差太远,他们一看就不喜欢,或者吃一口就感觉很难吃,于是再不吃了。

第三,日常原因: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孩子养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第四,社会原因:胖孩子容易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所以,有些孩子因为怕胖而挑食或少吃。

因此,父母需要对照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如营造轻松和谐的用餐氛围,少给孩子吃零食,提高烹饪手艺等,来提高孩子的食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面对现代社会现象问题再分享一则案例:

有一本书叫“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描述的是一片叶子由春天发芽、夏天长绿,秋天变红,再到冬天枯萎并最终离开树枝归于大地的过程这本书告诉孩子,死亡是那么自然,我们不要畏惧死亡,而应该像那片叶子一样,为自己曾经是树生命的一部分而感到骄傲。

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儿童对死亡应该有观察、表达、记忆及感受的机会。死亡教育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使儿童获得死亡的知识:

(2)使儿童对死亡有科学的认识:

(3)减少儿童意外死亡事故的发生

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地面对死亡、理解生与死是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健康的死亡观、消除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勇敢地正视生老病死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死亡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追寻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给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死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而对的话题、所以、实施死亡教育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任务

家长是孩子接受死亡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在表达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时,家长要及时地对孩子给予解释和抚慰。死亡虽然可怕。但只要孩子感觉到家长在陪伴着他、爱他,他就不会被吓倒。家长一定要切记、跟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时,千万不要吓唬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的恐惧感

清明节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契机。与孩子讨论死亡的过程,恰恰也是让孩子感受爱的过程。通过谈论死亡,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让孩子能平衡自己内心的感觉,不再感到恐惧、焦虑,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挫折甚至死亡

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孩子的年龄和性格不同,他们的认知与情绪的发展阶段也不同。我们应该尊重这一客观事实,接纳他们的怀疑与质问。选择他们最能接受的方法,引导他们去感受生命的意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要让我们缺席孩子的教育而遗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6篇

教师心理培训课心得体会优秀5篇

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6篇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心得8篇

上心理的总结报告5篇

心理健康有关的演讲稿6篇

心理活动方案通用7篇

学校心理节活动方案最新7篇

心理员申请书7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49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