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作文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拜孔子的作文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拜孔子的作文篇1
孔子其实挺无辜的,胸怀大道,想要借此改变污浊世间,却被后世一群乱嚼舌根的文人们作成这般尴尬境地。从我不多的历史知识来看,孔家儒学的几起几落,几乎都和政治搞上了关系。
儒家的发展有点像天主教,一开始没什么地位,差不多都是中层阶级以下的人民们寻找安慰和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然后有一天上边的人发现这办法不孬,让这些不怎么听话的刁民都收敛了点。正如历史课本根正苗红的说法,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又balabala之类的`。其实我想古时的王侯将相们应该没有这种超脱历史限制之外的上帝视角,明白行动统一的关键是思想统一这种道理。他们应该是在一种半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了对孔学的歪曲和对广大愚民的xi脑工作,正所谓历史的必然性。秦始皇那会儿发现群众一有文化就不大听招呼,于是采取最弱智的办法——焚书坑儒。汉朝时代发展,统治者们吸取秦亡的教训,变得聪明起来。得,您不是跟我讲什么仁义道德失道得道的么,我也跟着您一起扯,扯的比您还玄乎。于是董仲舒应运而生,他来的真是时候,带着创新版的儒学来了,还被确立为官方思想。这一官方,就是名门正派,反正秦朝书也焚了,儒也坑了,知道真相的老儒生们还有几个活着的呢?当然是爱怎么编就怎么编。
于是时间一天一天,朝代更替,政权变换,董氏儒学却依旧屹立不倒,尽管也曾受到过诸如佛、道之类的冲击,但它依旧是死死钳制群众思想的长明灯,后配合科举制、八股文的效果更为明显。实际的宋明理学,浪漫的陆王心学,乃至像是李贽这样的叛逆角色,都无法真正超越思想的狭隘性,反儒学在那时成不了多大气候。
再到后来就是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出来了。风光了千年的孔学犹如一个倒霉的沙包,最开始一群真有点本事的人把它掂出来了,到后来则演变成但凡有人“想与封建残余实力彻底决裂”,就给这个沙包来两下以表诚心,便可以向全世界宣布自己是个新型知识分子,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反封建运动,孔儒也充当的是政治沙包的角色。
而现在,人们为了“修身养性”,说明自己不仅有钱,还有文化软实力。就又祭出孔老先生。但总归看《于丹论语心得》的人始终多于看《论语》的人,更别说看完的、参悟的人了。怪不得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只是可怜了孔老先生,只希望大道通行,开化国民,兴盛国家,却被学者们或者那些政治新手们当做沙包利用。正是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尊孔贬孔,好不热闹。浓墨重彩粉墨登场之时,却忘了当时模样。
呜呼沙包,哀哉孔子!
拜孔子的作文篇2
我眼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拜孔子的作文篇3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比如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博爱、兼爱又有区别,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而是有等差的爱,要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亲亲、尊尊是西周宗法社会的原则,其本质就是礼。礼是血缘法则、道德法则和阶级法则的综合体。人的行为不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仁学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这一点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表现的很明显。他既承认人是目的,且承认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严。这里并无贵贱、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这同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点。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从道德实践上说的,并不是从地位或职业上说的。
孔子还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认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则民不服。再次,他主张推行教化,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就像草随风动一样,为官者的言行影响着老百姓,以此要求统治者发挥身教作用,引导天下风气向善。“爱人”表现在政治上便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采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进生产,使人民富足。
孔子还非常挑食。
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得不好,不吃;不合时令,不吃;切割得不好,不吃;没有合适的酱,不吃。我想,现在最挑食的小孩,恐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罢了!
读完《论语》,我不仅对孔子的敬佩更进一步,而且更多了一种亲近感。孔子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至圣”,他也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普通人。他似乎从书上一跃而下,成为我的一个好朋友。
拜孔子的作文篇4
悠悠历史,漫漫古迹。我走着,想着,也曾“山重水复疑无路”。幸好尤为烦闷急躁之时,有《论语》相伴,确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动。自那时起,“余益慕圣贤之道矣”,圣贤孔子之谆谆善诱,便一点一滴的,在我心里缠绕成河——溪水潺潺,白莲出淤泥而不染。
“一箪食,一豆羹,仁在其中矣。”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评《诗经》,道“思无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实乃绘事后素。于我心中,孔子之言行难掩高雅。他的高雅,源于“勿忘我”。他“勿忘我”的境界仿佛欲界之仙都,清清淡淡,从从容容。当我置身《论语》这片浩瀚深邃的大海,我能嗅到水底激荡着勃勃朝气的特有清香;我能看到或来去匆匆,或悠哉游哉,或形单影只又或是呼朋引伴的人们;我能触摸到、感受到这篇汪洋的'虚幻与真实,美丽与哀愁。蔚蓝,宝蓝,黛绿,层层叠叠,忽隐忽现,终待此时,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期待,我期待着,每日与书中的圣贤孔子闲谈,聊聊平凡之余微妙的不平凡;我渴望,我渴望着品尝生活之冷暖,紧贴入世许久,稍能常怀高雅的纯洁心灵。孔子的话,平静而深刻;孔子的心,安静而安定。
高雅于心,即不愧于自然,不愧于真我。有时我会心生艳羡,我会滋生欲望,我会任性骄纵,我会恼怒失落,但我时常想起——我们应当高雅于心,就像孔子所行所教。高雅,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更是多种尊重。当我怨天尤人后,我常感到后悔——不怨人,反之向内求,理当成为我们所追所寻。
生活很波澜壮阔,生活很平淡无奇,一切于你心中肆意演绎。“水知道答案”,高雅的心明白生活的真谛。当我莽撞地同他人争论时,但闻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敲响了警钟,钟声飘了很远,很远,若有若无,哀哀长鸣。无论如何,在做自己的你也成为了他人——勿妨碍他人,这真真正正是做人的底线吧。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早晨,我依着树荫,贴着绿叶,一品清新;夜晚,我坐看满天繁星悠荡、扑闪,幻想着手可摘星辰。高雅的心,能体悟到高雅的人,高雅的生活。
我感激着我的幸运,孔子他教会了我高雅于心。清风徐来,舒爽,舒心……
拜孔子的作文篇5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历代代出过多少儒家著名学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非孔子莫属。而孔子所说的“仁”与“恕”为儒家理论中最最精髓的东西。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让别人也立起来。自己想要发达,那就要让别人也发达起来。在离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帮助他一下,就是仁义的方法与秘诀了。这就是孔子对“仁”的理解。
那么,恕又是什么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能告诉我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吗?”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这就是孔子——讲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话,只缩成一个“恕”字!圣人就是圣人,不会和你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又进一步地解释了“恕”这个字——自己不想要的,别强加给别人。
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确,人就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与人处事的时候,不可以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孔子“仁”与“恕”的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怀有这种宽宏大量的胸怀。小学的时候,因为什么也不懂,和一个同学玩的时候,闹了点别扭,。后来,我们才明白了,其实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过去的,所以,我们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子什么事也不放过对方了,而是学会了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孔子,他的话,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