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工作策划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优质7篇

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一份全面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效果,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关于藕的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优质7篇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

一、(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二)、家长洗手、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如厕、洗手,布置好场地准备和家长一起包汤圆,教师安排好家长和幼儿分成6小组进行包汤圆、

(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要煮汤圆时,先要烧开水。把汤圆慢慢放入锅内。放进去之后就要轻轻的搅开。要在同一个方向搅动。让汤圆顺着水流动。这样就不会粘住。水开了待汤圆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汤圆浮出水面代表已经煮熟。)

(四)、家园同乐——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五)、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纸浆气球的成型过程,初步掌握在纸浆气球上绘画的技能;知道纸浆气球的多种表现手法和装饰用途;(重点)

2.能力目标:能在纸浆气球上完整构思,大胆想象,自由创作;(难点)

3.情感目标:产生在纸浆气球上创作表现的兴趣和欲望,体验创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参与过纸浆平面材料的画画活动

2、物质准备:纸浆气球人手一只;画好的纸浆气球及用纸浆气球制成的艺术品;颜料;毛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浆气球,引发兴趣

1.师(出示纸浆气球):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好玩的东西,是什么呢?(幼儿触摸后猜测)

2.师:原来是一个气球,这叫纸浆气球。但是它与我们平时玩的气球有些什么不同呢?

3.幼:(颜色)白色,(外表)外面糊着一层纸巾。

4.师:在气球上用乳胶一层一层将纸巾糊上去,然后再在太阳下晒干。

5.师:纸浆气球比一般的气球沉,因为上面有一层乳胶和餐巾纸,所以飞不起来。但是我们可以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作品,探讨画法

1.师(出示多个画有图案的纸浆气球):这里还有几个纸浆气球,是不是很漂亮啊?(幼儿一起欣赏)

2.师:这是用毛笔蘸了颜色画上去的。

3.师:现在我们每人也有一个纸浆气球,你准备画什么?(出示作画材料,初探作画方法,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师:我们在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到看到的一面,还要想到侧面和背面画什么。(教师示范,提出作画要求)

2.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欣赏交流

1.师生共同欣赏作品,请幼儿讲述或评价。

2.师: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把纸浆气球打扮得更漂亮。我们还可以用纸浆气球和其他物品搭配,制作成艺术品来布置我们的书桌、书柜或房间。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感受用绳子玩游戏的乐趣。

2、发展身体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体能游戏《绳子变魔术》

2、长绳人手一根。

活动过程:

一、绳子变魔术

1、欣赏体能游戏《绳子变魔术》。

师:小朋友和绳子玩了什么游戏?

2、结合小朋友的回答,分别作走钢丝、跳舞、骑车、玩游戏等热身运动。

二、我用绳子变魔术

1、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2、展示并交流各自的玩法。

3、接龙式尝试同伴的玩法。

4、选择3-4种玩法进行重点练习(如:长绳盘成螺旋状,走钢索;长绳拉直,倒退走钢丝;长绳拉直,左右蹦跳)。

⑴请你介绍一下你设计的玩法,玩的时候有什么特别提示吗?

⑵幼儿分散练习。

5、组合玩法,分组练习。

三、绳子变绳伞

1、引导幼儿集体变绳伞。

2、利用绳伞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幼儿活泼好动,让他们长时间坐着听你讲,肯定不会有很大的收获。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让活动效果最好。此活动符合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生动、活泼、主动地玩耍,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能够主动积极参与探索绳子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师教,幼儿被动地学。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了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了探究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并获得了自我认知、身体运动、语言、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关发展。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方法,认识统计表。

2.能够分类记录"10"以内农场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

3.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动物、农作物ppt,动物统记表ppt,农作物统计表1份。

2.学具:农作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每人一份种子、种子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花生、红豆、黄豆种子(数量在10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三个、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动物入住农场,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有许多小动物想入住梦幻农场,农场工人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动物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动物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菜园ppt,尝试记录农作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农作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农作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农作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农作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菜园里的农作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种子统计师: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查看各样种子。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对种子进行分类和统计。

4.自主评价统计表、颁发奖牌,结束。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篇5

活动来源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我园有一个沙池,,每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都喜欢到沙池里去玩玩沙子,他们不厌其烦的用工具挖来挖去,用小桶装,用盆子盛,玩着玩着他们就开始争论起来。我的小桶装的沙子多,你看,我堆的城堡有多高,不对,我的桶大,我装的沙子比你多。于是,我就给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知道,哪样东西装的沙子多呢”孩子们争论不休,介于此,我设计了这次计算测量活动“量沙”让幼儿学习用自然工具来测量的方法。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学会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 的次数多。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知识准备:能听懂基本的测量术语,了解一般的测量常识。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听说某某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沙,所以老师今天特地带来了一个玩沙游戏,小朋友们想和老师一起玩吗?

第二环节: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既然都想玩沙,那就得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讲游戏的要求。在今天的这个游戏中,并排的`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的两个小朋友轮流运沙,就是说一个小朋友运完一次沙把空杯子带回来给另一个小朋友,另一个小朋友运万一次后接着把空杯子给你的小伙伴,这样反复运几次,直到你们的这堆沙都运到了对面,运完一次后都要用你自己的方法在你们的记录板上做一个标记,最后记录下你们运沙的总次数,老师要提醒你们的是,沙在运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撒在地上。听明白了没有?那现在轻轻地走到各自的沙堆旁边,我看哪组小朋友运的又快又好!开始!(放音乐)

2、出示统计表格,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恩,我们的小朋友真棒,,都已经把沙运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运沙的结果。(每组请一个代表说一下运沙的次数。)哦,每组用了同一个杯子运同一堆沙,为什么大家运的次数不一样呢?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下面我请运得次数最少的小朋友给大家说说他是怎样运的,为什么只用了?次就把这堆沙运完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哦,原来是这样,每次要运得一样多,怎样才能一样多呢?那在装沙子的时候可以把杯子装满,超过杯口的部分用工具刮平。

第三环节: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恩,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某某小朋友运沙次数少的秘诀,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好,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开始。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运沙结果,哇,这么多小组运的次数一样哪(个别相差较大的可以稍作个别对话)。原来,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装满抹平了后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第四环节: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的结果并操作:好了,小朋友们已经用小杯子运过沙了,那如果用老师的这个大杯子,会是什么结果呢?运的次数会变少还是变多呢?哦,老师听到有小朋友说会多,有小朋友说会少,那究竟会怎么样呢?还是请小朋友自己先去试一试再告诉老师。

2、统计数据,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结论:恩,我们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大杯子的这一排数字小,小杯子的这一排数字大,那现在小朋友告诉我,大杯子运的次数少还是小杯子运得次数少?

第五环节: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试

《量沙》活动反思:

方法是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介,是实施任务的重要手段,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所以,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尽量从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手脑并用等多感官参与的形式,如:操作法、游戏法、探索法等。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运沙,自己记录,再和其他幼儿比一比,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比老师直接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幼儿自己的操作可以促进其思维由直接感知向表象发展,进而建构起抽象的初步概念。

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游戏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而且学前儿童数学中的游戏有一定的动作和规则,教师将要求幼儿掌握的初步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到规则和动作中去,可以使幼儿在操作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引起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教师尽量不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篇6

学策略:

1、难点前置

此乐句中的附点、跳音,体现了数高楼的快乐情绪,是整首歌曲的难点。于是,创设小鸟唱歌的情景,难点前置,以此练声,从而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减轻了学习负担。

2、借助图谱

歌词中“哩哩哩、恰恰恰”的不规律出现,极易混淆。为此,根据歌曲的音乐元素,精心设计图谱,将动态的旋律转化为静态的.图画符号,为幼儿感知旋律、记忆歌词、自主学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层层累加

完整欣赏歌曲→学说念白→借助图谱自主学唱→创编念白动作→合作表演唱,活动中,自然渐进,层层累加,步步推进,有效学唱。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跳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并随节奏说念白。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电钢琴、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数高楼的欢快情绪。

活动难点:

唱准休止符和附点音符,创编动作表演念白,体验歌唱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练声

难点前置在《数高楼》的伴奏音乐中入场。创设小鸟唱歌的情境,引导幼儿练声。

[旋律伴奏入场,自然预知旋律;情境设置,使练声充满情趣,为解决难点做好了铺垫。]

2、完整欣赏歌曲

学说念白“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数高楼的?”

[完整欣赏,目的是满足幼儿审美认知的需要,即听到了什么?兴趣入手,先学说幼儿最感兴趣的念白部分。]

3、借助图谱,自主学唱

(1)结合图谱,教师完整范唱。

[幼儿倾听,借助图谱,理解歌词,感知旋律。]

(2)幼儿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歌里唱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直接用歌声回应,进一步感知歌曲旋律。]

(3)幼儿自主跟音乐学唱。

第一遍:鼓励幼儿自己学唱。

第二遍:大胆歌唱,能唱出跳音的轻巧、弹跳。

第三遍:注意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师“导而不包”,幼儿在图谱的帮助下自主学唱,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歌唱活动轻松高效。]

3、创编动作,表现念白。

个人自主创编→两人合作游戏→完整演唱

[幼儿创编在前,教师提升在后,给幼儿提供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幼儿在自然游戏中,掌握念白节奏,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4、合作演唱,激发兴趣

(1)师生合作演唱。

(2)生生合作演唱。

(3)邀请全体教师一起合作演唱。

[挖掘“恰恰恰”这一音乐元素的价值,加入动作,进一步体现数高楼的快乐。合作演唱,富有挑战,为幼儿提供了发展合作态度和增强合作能力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幼儿歌唱的兴趣。]

5、谈话激趣,自然结束

在音乐声中,和老师再见,自然结束。

大班关于藕的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集中度不高,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分解,初步感知3的合成。

2、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3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准备

桃子图片、孙悟空、猪八戒头饰、彩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分解合成。

1、西游记歌曲导入

2、指名一名幼儿扮演孙悟空,老师扮演猪八戒,并戴上头饰。

3、教师在树上贴桃子图片,并讲猪八戒摘桃子的故事。

4、指名幼儿填空

2

1 1

5、让幼儿用手势比划2的分解和组成

二、新授

1、教师讲解并板书课题:3的分解和组成

2、教师讲猪八戒和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幼儿用彩笔代替

桃子分一分。

3、教师再指名两名幼儿扮演孙悟空和猪八戒,指名幼儿汇报分法,教师将桃子分到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手里,并板书

3 3

2 1 1 2

4、师生一起用手势比划3的分解和组成

三、延伸活动:游戏活动“猜一猜”

四、小结

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了几的分解?它一共有几种分法?

教学反思

学习《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从做题的角度来看,孩子都会这类型的题目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有关雨的教案优质6篇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

大班美术瓶与花教案优质5篇

幼儿园大班父与子教案优质5篇

关于风的健康教案优质5篇

幼儿关于火的教案优质6篇

关于电的健康教案优质8篇

幼儿园关于火的教案优质6篇

关于火的幼儿园教案优质8篇

脸谱教案大班教案通用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636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