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避免课堂混乱,教案的设计应紧扣实际的教学需求,才能确保每一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瑞文巴巴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雨和雪科学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雨和雪科学教案篇1
设计思路:
佳佳在家玩时,不小心把碘酒滴在了土豆片上,结果土豆片变颜色了,她很好奇,就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好玩的淀粉”这个活动,让幼儿亲自找淀粉,并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它的变化,增加了他们对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盐水、水、酒、针管、喷壶若干,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1)我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瓶水,你们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呢?(白色)我们叫这种水为淀粉水。我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在这些东西里有一种能使淀粉水变颜色的,是哪一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顺便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2)教师巡回指导。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找一找
(1)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变蓝,那哪些东西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教师巡回指导。
(3)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淀粉不仅仅有这一种玩法,还有许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5、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奇妙的画家”,让幼儿用淀粉水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百科:淀粉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其基本构成单位为α-d-吡喃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0o5 )n。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前者为无分支的螺旋结构;后者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α-1,6-糖苷键。
雨和雪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雨和雪科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依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给食物分类;
2、调查本班学生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制成统计表;
3、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4、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的:
1、每天吃的饮食,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对自身的健康增强意识;
三、教学准备:
老师:图片、统计表
学生:碘酒、土豆、萝卜、花生米、部分食物卡片、部分食物实物;
四、教学过程:
1、(1)出示食物图片
提问:同学们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些东西吗?(食物)
看到这些实物你有什么想法?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2)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看来吃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文化,我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科学,吃得健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 我们吃什么
2、认识食物并分类:
(1)学生阅读教材40页的资料,并划出你知道的营养成分。
(2)互相讨论:你们在生活中了解哪些知识?
粮食类:主要有淀粉、鸡蛋、豆制品等含有蛋白质;
油脂类:主要含有脂肪;
素菜、水果类:主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纤维素
(3)指导学生认识食物营养标签;
3、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用”碘酒“探测”淀粉“的实验,并观察异同,做好记录;
(3)检测花生米里有没有油脂,并做好记录;
4、填统计表:
(1)学生回答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2)指名学生上讲台在统计表中画圈,其余学生思考爱吃食物含有什么成分;
(3)分析统计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4)讨论: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行不行?
5、小结:
食物要多样人,不能偏食、挑食,吃清淡些并多水;
30年前是吃饱,10多年前是味道,现在是吃健康。
6、作业:
了解我们一在中必须补充哪些营养,以及各种营养需要多少?并从哪些食物中获取?
雨和雪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体验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将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
教学准备: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到的各种传递信息方式的图片。
2、教学挂图《信息从哪儿来》。
3、《科学》下p.14~15。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奇奇就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乐乐来家里做客,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都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奇奇得到这个消息呢?
二、开展讨论。
1、说一说,幼儿分别介绍自己的方法。
2、想一想,观看教学挂图《信息从哪儿来》,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
3、看一看,请幼儿一起看同伴收集来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图片。
4、分一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分类的'标准。
三、信息传递方式多。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画册《信息从哪儿来》,了解信息的多种传递方式。
2、请幼儿从中找出最快递的传递方式是哪一种,说出为什么。
3、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出传递信息的新方式。
雨和雪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2.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1.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2.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4.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5.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6.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
1.了解细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师展示一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
(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
(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
2.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
(1)小组交流、展示。
(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
(4)名片展示与评价。
板书设计:
4 蘑菇
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作业设计:
填空:
1、蘑菇是( )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 )也不属于( )的另一类生物。
2、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 )、( )、( )、( )、( )等。
4、细菌对人有( )两方面的作用。
简答:
请介绍3-5种你熟悉的食用菌的颜色、形状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