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准备一份教案,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与衔接,教案中的讨论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升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以下是瑞文巴巴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洞的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洞的教案篇1
一、主题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热闹和开心的节日气氛,激发幼儿成长的自豪感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2、教师、家长、幼儿一起布置节日的环境,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关爱。
二、主题墙饰:
1、幼儿园布置整体节日环境,营造节日气氛。
2、班级张贴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幼儿作品等。
三、区角设置:
生活区:收集各种窗花、图案,幼儿尝试剪贴;用福字、阿福、灯笼 等装扮幼儿活动室,营造新年气氛,感受新年的快乐。
语言区: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卡片,故事图片,讲述相关的故事。
美工区:准备皱纹纸、剪刀、糨糊、各色彩纸、水彩笔等供幼儿使用。
表演区:准备各式服装、头饰、音乐磁带等供幼儿演唱欢快歌曲、表演欢庆舞蹈。
展示区:张贴活动相关内容的资料、幼儿作品。
四、家长工作:
1、“家园天地”中及时提供信息告知主题活动进展情况,以便家长及时提供主题活动资料。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了解我国元旦节的相关知识。
3、和幼儿一起布置节日环境,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五、活动安排:
1、邀请幼儿家长一起来园参加半日主题开放日活动。
2、具体时间:12月31 日(周日)上午
7:30 ——8:20:早锻炼 早操
8:20 ——9:00:早餐
9:00 ——9:30:园长祝福
9:30 ——10:00:第一次活动
10:20 ——11:00:第二次活动
11:00 ——11:30:户外游戏活动
11:30 ——12:00:赠送礼物,幼儿离园
六、活动延伸:
元旦放假期间家长带孩子一起参加一些迎新年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体验新年的快乐情绪,大胆表达对家人朋友的祝福,增强对他们的关爱情感。
大班洞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现代的独生子女独占意识比较强,他们不愿意跟弟弟妹妹分享各种关怀与爱。大班幼儿虽然做哥哥姐姐了,但他们的责任心还不够强,不知道怎样照顾弟弟妹妹,谦让弟弟妹妹。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野田做了哥哥后心情的变化过程,给幼儿一次心灵的激荡,从而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绘本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又充满了矛盾冲突,十分贴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读来饶有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野田做了哥哥后心情的变化过程。
2.尝试表演弟弟妹妹走独木桥的情节,能说出帮助弟弟妹妹的方法。
3.愿意帮助弟弟妹妹,体会到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我做哥哥了》。
2。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谈话:有一只小猫,它的名字叫野田。它的妈妈又生了五只小猫, 它做哥哥了。你们猜他的心情会怎么样?
(2)讨论:你有没有和比你小的.孩子玩过?你遇到过什么样的麻烦?
2。 播放课件,共同阅读绘本故事。
(1)出示猫妈妈照顾弟弟妹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野田。 提问:做了哥哥后野田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野田为什么不开心?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观察妈妈的行为,了解妈妈和野田的对话,从而理解野国的心情。
小结:做了哥哥的野田有点失落。弟弟妹妹们倒是一天一天长大了。妈妈叫野田带弟弟妹妹们出去散步,野田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带它们出发了。
(2)播放野田带弟弟妹妹出去散步的课件,引导幼儿体会野田的心情。提问:野田带着弟弟妹妹去了哪里?都遇到了谁?野田想了哪些办法
甩掉弟弟妹妹?
情景一:野田带弟弟妹妹去爬树。
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树?看到哥哥爬上了树,小猫们是怎样做的? 野田哥哥是怎么做的?
情景二:路上遇到了大灰狼。
提问:突然谁来了?大灰狼来干什么?野田哥哥会怎么说,怎么做? 情景三:经过独木桥,引导幼儿集体表演这段故事。
提问:野田和弟弟妹妹是怎么走独木桥的?你从哪里看出来?它会怎么说?假如你是野田哥哥,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3.完整讲述结尾,引导幼儿进行表演。
(1)提问:现在野田觉得做哥哥开心吗?为什么?
(2)教师戴上猫妈妈头饰,和孩子一起角色转换表演最后一段情节。提问:现在,野田又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做一个像野田一样有责任感、会保护弟弟妹妹的哥哥,不但会受到弟弟妹妹的尊敬,也会赢得爸爸妈妈的喜爱,自己也会很开心。
【活动延伸】
提供故事图书、故事录音、角色头饰让幼儿在阅读区看看、听听、玩玩。
大班洞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指令调节行动、提高运动中感知方位、速度和节奏的能力。
2、体验合作与竞争意识,形成良好体育道德。
3、在游戏活动中,增进爱国意识。
活动准备:
1、横幅一条。
2、平衡木8张。(幼儿园的长条凳)
活动过程:
一、巧用横幅,进行热身运动。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任务,有日本军舰企图抢占我钓鱼岛,需派一支精锐部队前往钓鱼岛开展保卫行动,所以我挑选了你们这批小勇士,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出发)
(一)涌动的"海浪"幼儿站立于横幅两侧,手握横幅,根据教师语言动作指示,完成下列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上肢练习。
微风:快速高频率抖动手腕,肘关节,令横幅形成微风吹过海面的感觉。
大风:大幅度上举、下摆横幅,并依据口令节奏,努力用肩关节带动肘关节、手腕上下运动。
狂风:上下大幅度、高频率地快速摆动横幅,提示幼儿运用腰腹部力量,配合肩关节、肘关节、手腕运动。
(二)坐船"上岛"幼儿盘坐在横幅中间,用手臂拉起横幅的两侧,形成一条船,并随着海浪的起伏(教师描述海浪涌动方向),用自己的身体表现船体的波动。(完成前俯、后仰、左转、右倾等屈体动作)
二、选用平衡木,提升运动能力。
听口令,登陆钓鱼岛。(要求:每次行动,必须所有人员全部上岛,才算占岛成功)播放背景音乐。
师:敌人阴险狡诈,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
(一)抢占第一海域(每排为4张平衡木)幼儿在平衡木上坐成一排,面对教师,玩《抢位》游戏。当听到哨声后,幼儿快速起立,换坐至相距4米的`另一排长凳上。听到语言提示后,幼儿再次快速起立换位。
(二)抢占第二海域(每排为3张平衡木)区分有效和无效口令并在平衡木减少的情况下,能想到他人,想办法让大家都坐上平衡木:
1、用耳朵来区分:拍掌三次为有效移动信号。(教师有意识安排各种干扰信号,例如吹三声口哨、举三次手等等)
2、用眼睛来区分,三个手指为有效移动信号或跺脚为移动信号。(教师安排干扰信号,训练幼儿正确辨别有效、无效口令
(三)抢占第三海域(每排为2张平衡木)幼儿继续保持原队形,继续游戏。在平衡木数量减至开始一半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相互合作,想办法让大家都坐上平衡木
1、不提示,让幼儿自主尝试。
2、适度提示,以站立的姿势来尝试。
3、提示幼儿多考虑同伴,采取紧贴或测站等方式,增加空间,完成任务。
三、趣味活动,完成放松运动。
1、简单小结,评价孩子表现。(师:今天我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所有小勇士都将得到奖励勋章一枚,现在让我们来吹一些气球庆祝一下吧!)
2、吹气球放松练习。
大班洞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孩子,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喜欢唱歌,特别是唱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这次活动是针对大班孩子的音乐活动,因为大班孩子们对简单的歌曲,如4/4、3/4、2/4很平顺的曲调已经有了一些知识经验的储备,所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引入了一些孩子们没有接触过的音乐理论知识:弱起、附点节奏。而《和星星跳舞》这首歌曲恰巧有弱起、附点这两个音乐知识点,正好可以重点讲解,丰富幼儿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次教学活动主要学习歌曲的演唱,特别是要唱准附点,并初步了解弱起的音乐理论知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音乐理论,培养孩子爱好唱歌的情绪。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并唱准弱起、附点节奏。(重难点)
2、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演歌曲,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星空背景图,发光星星、眨眼星星、跳舞小人。
2、音乐磁带《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学习歌词。
1、教师一边出示星空背景图一边介绍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叫《小星星》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吧!”——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教师用歌唱的方式引出歌曲内容,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认真倾听歌曲内容。)
2、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一闪一闪),什么在一闪一闪?(星星)星星一闪一闪像什么?(眨眼睛)教师出示眨眼睛星星。
——请幼儿完整把“看一闪一闪,一闪一闪,好像眨眼睛。”(跳舞)——那是谁和谁跳舞呢?(我和小星星)在哪里跳舞?他们快乐吗?
3、刚刚没听清楚没关系,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还能听到什么?——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多次演唱、幼儿倾听的方式,主要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以及给与幼儿自己寻找答案或得成功感的机会。)
4、提问:
——这次又听到什么了?(我想飞上天)飞上天去干什么?(陪着小星星)在哪里跳舞?(在那天空中,一同来跳舞)他们跳舞快乐吗?(快乐的)那我们这样说“快乐地来跳舞”。
——教师出示跳舞小人。引导幼儿完整说出“我想飞上天,陪着小星星。在那天空中,一同来跳舞,快乐地来跳舞。”
5、你们真厉害,听出来这么多了。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如果幼儿还没有把全部歌词出来,那么进行第三次演唱。这里主要考虑幼儿能力的原因。)
6、提问:
——这次听到什么了?(夜空明净)你们知道什么是“明净”?解释明净(明亮而干净)。明净的夜空夜空里怎么样?
如果幼儿不能回答出来就直接告诉幼儿,并引导幼儿完整说出“看夜空明净,闪闪发光,星星亮晶晶。”
7、请幼儿看图谱完整念歌词2遍。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接下来幼儿演唱歌曲做准备,我们要熟练的记忆歌词,才能正确的唱出歌曲来,所以需要念歌词。)
二、根据节奏谱提示学习歌曲。
1、我们一起来学着唱一唱这首歌曲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轻声跟唱。
(2)引导幼儿把声音放出来歌唱。
(3)教师退出演唱,只在幼儿比较有困难的地方提示跟唱。
(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促使幼儿学习歌唱,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与帮助,使活动进行更顺畅。)
2、出示节奏谱,这是什么?(节奏谱)这首歌曲是几拍子?(4拍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节线中间有4拍),指出/---x/这一节,你们看这是完整的4拍子小节吗?(不是)。
(这一环节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在这里要帮助幼儿认识弱起、理解附点,教师采用图谱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的看见节拍,帮助幼儿明确的知道弱起在哪里开始,附点的延长要多长。)
:乐曲由拍子的弱拍或者后半拍开始,叫做“弱起乐曲”或“弱起”。还有这个是小黑点叫附点,这个小黑点的地方我们要唱的稍微长一点。刚刚这两句我们唱得不太好,我们再来练习一下吧。引导幼儿重点演唱弱起、附点句。用手臂的肢体动作、节奏谱提示幼儿收放演唱。如果中间有个别难以掌握的,就单独加强练习。
3、幼儿跟着琴声尝试独立演唱,教师观察倾听幼儿的不足,指出后继续演唱。
三、分角色演唱、表演歌曲。
1、在演唱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小星星、小朋友。
2、那我先来唱小星星的部分,你们来唱小朋友的部分,你们一定要注意好我的手势,我会提醒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哦!先是我来唱。然后交换。引导幼儿用多种分唱的形式感受分角色演唱(男女、小组)。
(这一环节,只要是用多种形式幼儿复习歌曲演唱,避免单一的反复演唱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
3、你们知道星星怎么闪烁的吗?谁来表演一下!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地表演小星星的姿态。如高举双手张开五指做闪烁状,或挥动双臂摇晃手指,在不同的方位闪烁等等。
4、小星星在闪烁的时候,小朋友能做什么动作呢?
5、现在,我请几位小朋友站到前面来做歌曲里小朋友,其他人坐在椅子上做小星星,小星星唱的时候小朋友不唱,就用小手指着星星,小朋友唱的时候,我们小星星就不唱啦。根据幼儿兴趣玩1-2遍。
(配合肢体动作的表演,让幼儿避免长时间不动造成的负面情绪,使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四、游戏:和星星跳舞
1、小星星、小朋友的'动作都做的非常好看,那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和星星跳舞。
请一组幼儿做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做星星。当乐曲唱到“我想飞上天……”时,小朋友飞到小星星前邀请其站起来,手拉手一起跳舞。小朋友可做邀请的动作(如一手背在后背,一手侧向打开),邀请“星星”朋友,然后手拉手一起表演星星舞蹈。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音乐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歌唱,还能表演,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2、教师对刚才的表演情况进行简单,并提出、强调要求。
3、邀请其他组小朋友,重复游戏。
五、结束
——“天快要亮了。小星星要休息了。小星星们,我们休息去吧!”
自我评析:
这次教学活动,在设计的进程上能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学习歌词——记忆歌词——学唱歌曲——音乐表演,都能轻松的过渡到下一环节,但是在掌握难点时,附点知识因为小中班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能很快把握住,也理解附点的含义,甚至能正确的唱准附点。而弱起,因为是孩子们新接触的知识,我们看着图谱分析从何处开始演唱,我们还采用自己打节拍的方式提醒自己哪里开始,在多种方式的帮助下,孩子们都能理解弱起的意义,也有能唱准歌曲的开始。在歌曲演唱方面,因为歌词内容符合幼儿对星空的渴望,歌曲曲调优美,幼儿演唱兴趣较高,同时愿意用动作来表示对歌曲内容的喜爱。
大班洞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中出现的所有场景以及空间关系,明确图画中的总分关系。
2、发现图画中页与页之间的关联线索,对后续情节进行预测。
活动准备:遮挡住文字的大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谈话:与幼儿一起谈谈农村与市区风景的不同
二、阅读图画
封面:这里有一只小青蛙,它住在哪里?(指读书名)它住在池塘里,池塘周围有什么?漂亮吗?青蛙小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当它还是小蝌蚪时,它必须在水里生活,看不到池塘外面的世界,可是它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
第一页:这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还是小蝌蚪,它住在池塘里,它看到池塘周围有什么?还能看到其它的吗?为什么?
第二页:现在谁来了?小刺猬从哪里过来?为什么?小蝌蚪看到刺猬来了,心情会怎么样?它们会说什么呢?
第四页:现在谁来了?猴子身上有什么?你猜猜它刚才去了哪里?小蝌蚪会对猴子说什么呢?
第六、八、十页,同样这样提问
(翻回第二页)刚刚小朋友说,小刺猬去采了果子,它肯定经过了有一大片果树的地方,小猴子经过了有香蕉树的地方,小熊经过了有蜜蜂的地方,小兔子去采了萝卜,我们回去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第三页:果然有这么多的果子啊,这些是什么果子呢?小蝌蚪知道这里有果子吗?为什么?它是怎么知道的?旁边是什么地方呢?谁刚才经过了有香蕉树的地方?
第五页:这里有这么多的香蕉啊!旁边是什么地方呢?谁刚才经过了有蜜蜂的地方?
第七页:同上
第九页:兔子刚刚在这块地里拔了萝卜,萝卜地旁边是什么呢?
第十一页:这个伐木场是什么样的?他们用什么工具?如何运送木材呢?猜猜伐木场旁边是什么地
第十三页:外面是城市了,大雁飞去的地方,大雁从哪里飞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才飞到城市去呢?
(导幼儿由近及远地进行描述)
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浏览一遍大书,让幼儿说说:谁先来到池塘,从哪里来?读到第九页时遮住大象,)萝卜地旁边是伐木场,伐木场里除了工人还有谁呢?大象住在伐木场里,他在这里做什么呢?
第十二页:最后来喝水的是大雁,大雁飞到哪里去呢?青蛙知道这个地方吗?为什么?
第十四页:青蛙做什么动作?它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三、结分享
请幼儿总结:都有哪些动物来到池塘喝水,动物的出场顺序怎样?青蛙从其它动物身上了解到了什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二
活动目标
1、理解书中的名词,了解量词的用法。
2、能根据句式的重复特征进行预测。
3、愿意独立阅读小书。
活动准备
熟悉故事基本内容,了解图画中有多重线索。大书(遮挡文字中的名词和量词)
活动过程
一、阅读文本
1、与幼儿一起回顾大书,问问幼儿:青蛙住在哪里?池塘周围有什么地方?
2、教师播放领读光盘,请幼儿完整听一遍。
3、出示大书,事先分别将数量词“一片、一个、一块、一座”和名词“浆果丛、香蕉树、萝卜、伐木场、城市”遮住。
教师朗读时,让幼儿猜测接下来出现的词语是什么,先揭示名词,再揭示量词,让幼儿了解图文对应以及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4、教师完整示范一遍,请幼儿跟读2-3遍。
二、阅读小书
1、发放小书,请幼儿自行翻阅几分钟。
2、问问幼儿:小蝌蚪什么时候变成小青蛙的?请翻到那一页,读出下面的文字
3、句子接龙游戏:根据文中句子的重复特征,把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别进行句子接龙。
4、请幼儿说说有哪些动物来喝水,他们又告诉了小青蛙什么?用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活动三
池塘(拓展)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自己居住环境的热爱。
2、按照一定顺序描述自己熟悉的环境。
活动准备
居住环境图片(照片)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大书,问问幼儿:哪一页里面给我们展示了池塘周围的全景?请幼儿仔细描述该页画面内容,观察作者的绘画
二、请幼儿拿出自己居住环境的图片(照片),说说自己小区环境是什么样的?教师总结后,请幼儿模仿书中句式进行讲述三、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
大班洞的教案篇6
活动说明: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十分盛行的一个节日。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慢慢就有了端午“赛龙舟”的习俗;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而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目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目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重视我们的节日,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来弘扬我们的文化!
因此,设计了这节活动:《端午赛龙舟》,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的传说和庆祝意义,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探索拼搭组装龙舟木片。
2、能运用各种造型、图案装饰龙舟。
3、初步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
大教具,端午视频,教师自制成品
材料准备:
龙舟木片套件,纸黏土,活动眼珠,酒精胶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端午视频,了解端午节的风俗
二、引导幼儿欣赏龙舟,了解龙舟的由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组装
1、欣赏龙舟,了解赛龙舟的由来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拼装龙舟
三、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操作要领
2、幼儿动手操作
五、幼儿展示作品,讲诉经验
分析与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欣赏,讨论,探索出龙舟的拼装方式,这个过程是对幼儿能力的一个提升;在装饰龙舟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装饰龙舟方法的多样性,分工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在最后的讲述评价环节中,幼儿通过对同伴作品的欣赏和讨论,一方面满足了幼儿的自豪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汲取同伴的创作经验,丰富他们对已有技能的运用能力。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幼儿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们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活动中,凡是幼儿能做的事情我都让孩子自己做,如:让幼儿自主探索进行组装,让幼儿大胆装饰,大胆创作,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在积极投入,全身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开展传统节目的教育活动,能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民间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感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感受本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不仅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保持民族本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形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