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案的编写应系统和详尽,教师事先做好一份教案,可以更清晰地传达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中国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篇2
目标
1.了解寻找、观察、捉蚂蚁的方法。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食性和运动方式。
2.产生探索蚂蚁等昆虫的运动方式的兴趣。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个昆虫盒(或废旧小瓶、小盒)。
2.请幼儿为蚂蚁准备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关蚂蚁的知识。
3.放大镜、白纸、彩色水。
过程
1.捉蚂蚁。
――启发幼儿选择墙角边、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园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时,设想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生活在哪里。
――发现蚂蚁出来觅食后,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蚂蚁怎样找食物,怎样搬运食物,它们会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蚂蚁放在昆虫盒里带回活动室。
2.观察蚂蚁。
――交流捕捉经验:在哪里发现蚂蚁的,蚂蚁喜欢吃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说说蚂蚁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蚂蚁的知识,如:蚂蚁身体的结构,蚂蚁触角的用处,蚂蚁的力气很大,蚂蚁会合作搬运东西等。
3.留下蚂蚁行进图。
――在桌子上铺上大白纸,洒上一些蚂蚁爱吃的食物,将蚂蚁放在纸上,观察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将彩色水滴在蚂蚁身上,蚂蚁爬行时便会留下彩色印迹。观察蚂蚁行走的路线。
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捕捉蚂蚁。
2、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自制的“蚂蚁的家”。
小棒、树叶、纸片、瓶子、麦管等工具。
碎饼干、米粒、糖果、水果片等食物。
活动过程:
一、讨论邀请蚂蚁的方法。
1、我们已经为蚂蚁造了美丽的新家,想邀请蚂蚁来住。你准备到哪里去找蚂蚁呢?
2、假如蚂蚁躲在家里不肯出来,你有办法请蚂蚁出来吗?
3、幼儿自由结伴,商量用什么方法、材料和工具去寻找蚂蚁。
二、寻找蚂蚁。
1、幼儿拿着自己选择的食物、工具和自制的“蚂蚁的家”,结伴去户外寻找蚂蚁。
2、幼儿要想办法让蚂蚁安全的住进新家,教师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小心的邀请蚂蚁住到新家,并把它生活的地方——周围的泥土或树叶一起带到它的新家。
三、交流找蚂蚁的经验。
1、你们小组是用什么办法找到蚂蚁的?
2、你们是怎么请蚂蚁安全地住进各自家中情形,观察蚂蚁是否喜欢这个家。
3、用简单而温馨的形式欢迎蚂蚁来班上做客,并自由地与自己的蚂蚁朋友“交谈”。
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爱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蚂蚁图片、资料、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呀?(蚂蚁)
请你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1、幼儿回答。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蚂蚁的外形特点。
提问: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
哪三部分?(头、胸、腹)
蚂蚁头上长得是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你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棕色、黑色、白色、红色)
3、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蚂蚁还有不同颜色。
二、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只要能吃的它都要吃)
2、触角的作用。
你知道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吗?(教师讲解)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喜欢在外面找东西吃,走了好远好远,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小结:哦!蚂蚁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家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都会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自己的'家有多远它们都能随着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刚才我们知道了蚂蚁能闻着气味回到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有谁吗?它们分别是
蚁后:负责产卵雌蚁:具有圣旨能力雄蚁:男性
工蚁:照顾蚂蚁,找食物兵蚁:保护蚁后的安全。幼虫:没有长大的蚂蚁。
6、蚂蚁的作用
小朋友知道了蚂蚁大大的家族,那你知道蚂蚁的用处吗?
1.)药用,可以治病
2)预报天气,下雨时蚂蚁常搬家到高处
3)清理环境:搬走我们丢弃的食物、碎渣、昆虫尸体等。
4)可以松土:让花草树木更容易扎根生长。
5)保护蚂蚁。
蚂蚁的作用很大,我们人类能不能伤害它们?我们要怎么做呢?
三、活动延伸
通过观察,小朋友知道了蚂蚁分为几个部分?
头上长了什么?
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请小朋友用你观察到的,给蚂蚁画上触角、和腿。
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以幼儿好动、喜欢模仿,对某一物品有创造性的玩法等特点来制定的。
活动目标
1、训练平衡能力,发展动作协调性。
2、能准确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想出多种玩靠枕的方法
难点:有条件的园,此课程可在对媒体教师进行,再创作一些道具。
活动准备
1、蚂蚁头饰若干,靠枕(红黄蓝)三色若干个。
2、红黄蓝三色篮子。
3、平衡木一个。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入活动场地,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蚂蚁宝宝去户外游戏,激发幼儿找斗斗的乐趣。
2、找豆豆。豆豆藏在很隐蔽的地方,小蚂蚁要仔细地寻找,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能力。
3、玩豆豆。幼儿讨论怎样玩豆豆(用头顶、抱豆豆、背豆豆、双腿夹豆豆跳和小朋友合作运豆豆……)幼儿可反复玩豆豆。
4、走独木桥。小蚂蚁想各种办法把豆豆运过桥,放到相对应的篮子里,可分组进行比赛。
5、把豆豆运回家。小蚂蚁把篮子里的豆豆运回家,体验集体力量大。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多了解认识其他物品的颜色。
反思:
1、 大部分幼儿极喜欢表现自己,也能用动作来完成要求。也有个别幼儿胆小,不喜欢回答问题,教师在这时应多鼓励、引导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
2、 把豆豆放在颜色相应的篮子里,幼儿基本全都放对了,然后让幼儿自己说说什么颜色的豆豆放在什么颜色的篮子里,个别幼儿还说不清楚,也就是对颜色认识不够。在此游戏前教师应该先对三种颜色进行讲解、区分,让幼儿明白,再进行游戏,从而得到游戏的目的。
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
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积木块、海绵、锯沫板、镜子、布娃娃等,蚂蚁头饰每名幼儿一个。
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小锯木板),每位幼儿两杯水(一杯染红色装热水,一杯无色装凉水)。
3.环境布置
请幼儿自带一件物品,布置活动室——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鹅卵石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一)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师)你捏得动积木吗?(生答: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2.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二)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到台前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三)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四)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五)小结: 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分组游戏:
?小蚂蚁搬东西》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活动结束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或和父母一起玩摸东西的游戏,让家长协助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湿漉漉、毛绒绒等。
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
2.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
3.在捉蚂蚁的活动中萌生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昆虫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块纱布和皮筋、小铲子。
2.雪糕棒、放大镜、笔和画板画纸、背面贴有双面胶的白纸。
3.选择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4.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今天我要去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师幼一起策划捉蚂蚁的计划
(1)师:蚂蚁平时喜欢在哪里?我们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们?
(2)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上分别画出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
(3)根据幼儿猜测的几个地点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将所猜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贴在组长的衣服上。
(4)师:去捉蚂蚁有许多工作要做,先要当好“侦察员”,即能找到蚂蚁活动的地方;然后要做“观察员”,即能仔细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还要当好“记录员”,即把你在哪里发现了蚂蚁,和你看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下来。
(5)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器材“去捉蚂蚁,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的帮助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出示相应的材料:看看这里的哪些东西在捉蚂蚁的时候会用得着?昆虫盒用来做什么?放大镜可以用来做什么?纸和笔可以用来做什么?去捉蚂蚁时还要注意什么?
3.师幼一起去寻找、观察蚂蚁
(1)教师带幼儿外出寻找蚂蚁,并请发现蚂蚁的小组及时向大家通报,请捉到蚂蚁的小组就地观察蚂蚁。
(2)用放大镜仔细看看小蚂蚁有几只脚?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它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会动?学一学它是怎么动的?
4.组织幼儿交流捉蚂蚁的经历并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蚂蚁?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对蚂蚁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知道小蚂蚁的哪些问题?
(3)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蚂蚁,三个小朋友扮演一只蚂蚁,商量一下谁做头、谁做胸、谁做腹,然后尝试走一走。
2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花》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4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幼儿园科学蚂蚁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蚂蚁小实验活动。
2.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科学":《蚂蚁找食物》。
2.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喝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纸。
3.参考:自制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每人发一份观察记录表,笔一支,请幼儿做小实验,并在实验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实验一:蚂蚁爱吃什么?
--先请幼儿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把答案画在观察记录表上,准备自己认为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如树叶、草、糖、吃剩的饭菜等。
--实验方法:带领幼儿到蚂蚁常常出现的'地方,把自己准本的食物放在附近。过一段时间就去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碧碧哪一种东西引来的蚂蚁最多,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实验二:蚂蚁走的路线。
--实验方法: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到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幼儿在记录表上记下自己的假设。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实验三:蚂蚁来排队。
--实验方法: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在图形轮廓上摆果糖。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儿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画出果糖摆出的图形并记下自己的假设。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