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诓娃娃音乐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诓娃娃音乐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舞蹈动作,学会跳圆圈舞,体验创造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玩具洋娃娃和小熊歌曲音频熟悉歌曲旋律
三、活动流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新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
大家喜欢我吗?)出示小熊:(你们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别看我长的笨头笨脑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错哦!大家欢迎我吗?)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还会唱歌呢?请听)
(三)学唱歌曲
1、集体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来听听洋娃娃是怎样唱的?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个别交流:洋娃娃唱的好吗?你听后有什么感觉?(很活泼这段快乐的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的怎样唱的?幼儿泛讲歌词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句子总结幼儿回答。)
3、"现在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歌词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念歌词。
4、这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现在我们跟着洋娃娃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让小熊评价)集体跟着琴来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错,不过能不能唱的再好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再唱的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们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再次演唱)
(四)想象创编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会跳吗?
2、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进行引导,提示。
3、个别交流:教师请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其余幼儿模仿表演。
4、请全体幼儿来表演。
(五)跳圆圈舞
1、师:我们用刚才编好的动作,重新再来跳一遍好吗?
2、请好的幼儿来表演跳圆圈舞,其余幼儿观看、模仿(先个别再集体)3、集体表演圆圈舞,教师加入其中。
(六)听音乐跳出活动室。
四、教学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波兰儿歌。结和本班学生年龄特点,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鼓励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让自己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本课伊始,我通过邀请孩子们给小熊的舞蹈鼓掌加油;合着音乐跳简单的舞蹈动作等活动,在多种形式的聆听中,学生逐渐熟悉了乐曲旋律,于是便有了在后面的首次歌词学唱时,都能情不自禁的随着录音唱出来。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采用小声跟音乐唱、师生对唱、齐唱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唱歌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歌曲,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情绪,我把歌曲的旋律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导入时的鼓掌加油,还是舞会参与,都以歌曲旋律作为背景,让孩子们反复熟悉歌曲旋律,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最后引导学生给歌词编创,这一设计旨在最大限度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歌曲编配节奏时,他们就收获了成功和自信。
课 题: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正确演唱歌曲。
(2)、能为歌曲即兴创编歌词并演唱,从中体会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乐趣。
重 点:指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准确演唱歌曲。
难 点:“一二一”旋律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创设情景,合理引入。
1、提问:“同学们知道今天谁过生日吗?”引入新课。
2、聆听: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内容与情绪。跟随音乐模仿各种 动物的动作。
师生交流:音乐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再次聆听:感受歌曲内容与情绪。
学生边听边随音乐进行二拍子律动。
二、学唱歌曲:方法:师生演唱接龙、生生演唱接龙、分小组演唱。
1、学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演唱歌曲。(生唱前面一句,教师唱后面的“一二一”。
2、师生交换演唱。(目的为了检查学生掌握了难点的情况)
3、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一次。
4、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再来演唱一次。
5、歌曲情绪处理:
师生共同总结:欢快、活泼、体现玩耍时尽情欢乐的情景。
6、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与创造:自主创遍、升华体验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创遍歌词。并进行歌表演游戏活动。
设计意图:
音乐教育是一种融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全体艺术,运用音乐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途径。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学习歌曲、名曲欣赏,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被禁锢成一个死板的模式,总是幼儿围着教师转。而对于幼儿,舞蹈活动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所以我设计了这堂结合韵律游戏的音乐课,让幼儿自己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舞蹈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韵律动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准备:1、钢琴2、ppt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幼儿学会用调音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句演唱法分段演唱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播放幻灯片《森林舞会》幼儿观看森林舞会画面通过音乐及画面,突出了音乐活动的特点,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能让幼儿快速的进入活动中来。(二)、练声
t:今天,森林舞会热闹的开始了,快乐的气氛引来了许多小动物,我们一起看看是谁来?
t:1 3 | 5 — | 5 4 3 2 | 1 —||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t:谁来啦?(青蛙)
t:小青蛙唱的真好听,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唱歌吧。幼儿随琴声进行发声练习此环节要求幼儿进行发声开嗓练习,能够保护幼儿正在发育的嗓子,为了接下来的唱歌活动做好铺垫。t:这时,小鸡也来了。(幼儿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分别再用小鸡的叽叽叫和小猫咪的喵喵叫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进行发声开嗓练习,能够保护幼儿正在发育的嗓子,为了接下来的唱歌活动做好铺垫)
(三)、听一听,想一想
1、 t:舞会上,在这么多动物朋友里有两个朋友成为了这次舞会的主角,想不想看看是谁呀?(教师出示小熊与洋娃娃的ppt)
2.t:想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唱歌,从歌词中,看看小熊和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你听到了什么?
3、再次欣赏歌曲,要求听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1 2 1。
(四)、学唱歌曲
1、用ppt出示歌词“ 121”的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四个121的音高特点:a : 1 3 | 5 — || b:1 3 | 1 — ||
c: 1 3 | 5 — || d: 1 3 | 1 — ||
2、熟悉歌词。
t:你们在歌词中还听到了什么?(依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歌谱其余的部分图谱)
3、出示全部图谱后,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让幼儿根据图谱进行歌曲的学唱。(节奏由慢到快,引导幼儿学会演唱歌曲)
当旋律歌词会了之后,要求大家以分角色、齐声的方式进行表演。1、幼儿按要求回答问题
2、幼儿聆听歌曲
3、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幼儿学习“121”的旋律。
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自由想象入手,在想像的过程中理解歌中唱的是小熊和洋娃娃跳舞,初步理解歌词的含义。
此环节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我运用了图谱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和旋律走向。
(五)韵律游戏
1、要求儿童创编几个韵律动作来配合歌曲,教师进行相应指导(教师弹琴,幼儿自由创编)。
2、播放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幼儿扮演小熊或洋娃娃进行角色表演。幼儿发挥想象创编韵律游戏让幼儿在音乐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诓娃娃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已学过的简单基本舞步创编能与该音乐相匹配的双人舞。
3、在创编舞蹈时,能积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注意倾听他人发言和观看表演。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重难点
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活动准备
1、已能较熟练地掌握3~4种基本舞步,如小跑步、蹦跳步、侧点步等。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熟悉音乐作品《洋娃娃》。
教师请幼儿倾听作品的a段音乐。要求幼儿能听出洋娃娃的舞蹈时轻巧活泼的还是热烈欢快的。
教师请幼儿把双手当作洋娃娃,在自己的大腿"舞台"上跟随a段音乐"跳舞"。
师:你们觉得应该用拳头跳,用手掌跳,还是用手指跳?应该重重跳,还是轻轻跳?应该用很大的动作跳,还是用很小的动作跳?
教师请动作轻盈、节奏准确,且动作方式新颖别致的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跟随音乐用手在腿上跳舞。
教师请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你们在听到"手指跳舞"的音乐时,做手指跳舞的动作;在听到新的音乐时,不做动作。听完后,告诉我新的音乐出现了几次?两次出现的新音乐是否相同?
2、幼儿倾听音乐进行舞蹈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为a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在两人手拉手(可有不同的拉手方法)的情况下,如何用简单的基本舞步跟随音乐跳舞。如锺趾小跑步或其他舞步。
教师引导幼儿为b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注意对比a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的热烈气氛。(如幼儿年龄较大、基础较好,还可以请幼儿用拍手等方式进一步感受乐曲中的各个重音)。最后,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如何用手和臂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尝试用脚配合的方式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如在重音处与五班对击掌或做蹦跳步。)师:你们觉得b段音乐和a段有什么不同?b段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跳呢?
教师引导幼儿为c段音乐创编舞蹈。先请幼儿注意倾听其结构中的强弱对比和对答感觉,再请幼儿在两两结伴的情况下自由探索用动作表现:一方在单句"用强烈的语气提问",另一方在双句"用轻快的语气应答"。
3、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
教师将幼儿在创编活动过程中提取出的某些典型的动作(较新颖且更贴近音乐特点的动作)按音乐的结构组织起来,带领全体幼儿进行练习,直至初步熟练。
教师请幼儿自由地两两结伴,完整地随音乐用教师教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交换舞伴,完整地随音乐用即兴创造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请个别动作新颖,符合音乐情绪、结构及强弱变化,交流合作好的幼儿为全体幼儿做示范表演;并组织去全体幼儿进行观摩、讨论和模仿。
活动反思:
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诓娃娃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用身体的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点韵味。
2、复习×××× ×××的节奏,练习为歌曲编配伴奏谱。
重难点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c
511 11|221|51 76|5-|
我家的小猫叫咪咪,叫咪咪,
我家的小猫找妈妈,找妈妈,
76 5|345|×-|572|1-||
叫咪 咪叫咪咪,妙呜!叫咪咪。
找妈妈找妈妈,妙呜!找妈妈
三、学唱新歌
1、导入课题
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特点。
2、欣赏歌曲录音范唱。
3、视唱歌谱。先听老师范唱,然后学生随琴视唱。
4、学唱歌词。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之后随琴唱词,不足之处指导纠正。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演唱更好听?衬词应该怎样唱?再次欣赏歌曲录音,体会如何表达歌曲的情绪,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取不同形式练习。
四、小节本课学习情况,下课。
本节课又是一首具有民族气息的歌曲,这是另外一种风格的歌曲,“阿里里”是一个民族得象征,也是一中风格的象征,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气氛来渲染歌曲!具有很好的效果。
诓娃娃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会听前奏演唱歌曲。
2.体验集体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妹妹抱着洋娃娃》歌曲磁带,洋娃娃玩具若干。
2.活动室中用花盆或假花设置成花园场景。
活动导入:
先让幼儿在设置的花园中游玩一下,教师介绍花园里都有些什么?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活动中。
活动过程:
1. 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创设情境,请幼儿欣赏歌曲。
(1) 教师站在花园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歌词的内容讲给幼儿听,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2) 教师抱着洋娃娃演唱歌曲,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表演*望。
2. 学习听前奏演唱歌曲。
(1) 教师弹琴,指导幼儿注意听前奏演唱,可以给幼儿一个暗示,让幼儿能够准确的听出前奏,感受大家一起唱歌的乐趣。
(2) 幼儿练习演唱歌曲,指导幼儿用最自然、最漂亮的声音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听前奏。
3. 表演歌曲。
把幼儿进行分组抱着洋娃娃进行歌曲的表演,教师弹琴,每组幼儿自己表演,可以男女混合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听前奏,用最漂亮、最自然的声音演唱。
活动结束:
对演唱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其余幼儿继续加油!和幼儿一起回忆歌词的内容,加深幼儿对歌曲的印象。
诓娃娃音乐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舞蹈,并能完整地进行表演。
2、幼儿能够在舞蹈中正确变换位置,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幼儿感受舞蹈的欢乐情绪,体验跳双人舞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小熊头饰若干。
3、教学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进入音乐坊环节,请幼儿欣赏歌曲,并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
教师:这首歌好听吗?让我们一起点点头,高兴地转个圈圈吧!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音乐坊中的画面,引出活动内容。
(1)画面中都有谁?
(2)你们知道洋娃娃和小熊跳的是怎样跳舞的吗?
3、教师继续播放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熟悉歌词。
教师:你知道洋娃娃和小熊跳的是什么舞蹈吗?
4、教师启发幼儿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将动作串联起来。
(1)教师将幼儿分为两两一组,并面对面站好,做拍手的动作。请其中一名幼儿佩戴小熊的头饰。
(2)洋娃娃和小熊见面后,两人可能会做什么动作呢?
(3)教师请面对面的幼儿互相拉手,转一圈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拍手。
(4)圆圈舞是怎样跳的呢?
(5)请面对面的两名幼儿做点头的动作。小熊小熊点点头,洋娃娃也跟着小熊点起头来。
5、教师启发幼儿想象和模仿洋娃娃笑起来的样子。
(1)猜一猜洋娃娃是怎样笑的?
(2)启发幼儿想象洋娃娃笑起来的样子,小熊的'表情和动作。
(3)洋娃娃哈哈笑的时候,小熊可能在做什么?
6、教师请一名幼儿完整地表演舞蹈,请其他幼儿欣赏。
前奏:有节奏的左右摆头。
第一句:两人面对面拍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第二句:两人手拉手转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拍手。(他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一二一)
第三句:两人面对面点点头。(小熊小熊点点头呀,点点头呀一二一)
第四句:洋娃娃用食指指着自己的脸蛋,小熊站在原地拍手。(洋娃娃呀笑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
7、师幼共同随音乐舞蹈,感受跳双人集体舞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
等到幼儿熟悉舞蹈动作后,请幼儿之间互相换角色或寻找新的舞伴继续舞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