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巴巴网 >工作策划

牧童教案教案6篇

只有认真对待每次写教案的机会,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理论,有创意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是瑞文巴巴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牧童教案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牧童教案教案6篇

牧童教案教案篇1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

2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13个生字:戴 价 购 墨 抹 蔼 批 翘 驱 蝇 惭 愧 拱。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 会认戴、价等13个生字,会写兄、呆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感受、学习戴嵩虚心的品质及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人士挑战的精神。

重点难点

提手旁的写法、商字中间的小八与滴、摘等字中小十字的区别。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读本课生字

1. (课前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一课的画家是指的谁?他画什么最出名?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真聪明!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你还知道什麽?

4.知道吗,这位有名的大画家和一个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自学生字。

5. 请大家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生字学得怎么样。这是本课的生字,你们认识其中的哪些字呢?

6.送汉字宝宝回家的游戏。

牧童教案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教案教案篇3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步骤】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习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这两条基本练习,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习《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习

口琴练习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习练习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 65|3·5|13 2|

错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乐句 35|6 6·6|5 3|2-|20 32|

错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乐句 32|1 7|61 5|

错 唱 成 32|1·7|61 5|

最 后 12|3 3·3|333 25|1-|

错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牧童教案教案篇4

一、授课时间: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2、学生收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题激趣,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老师板书课题。

2、朗读课题三遍,低声议论对课题的解释。

3、交流对课题的理角,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自由读文,随机识字。

1、第一遍: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并标上段落序号。

2、第二遍: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困难处多读几遍。

3、第三遍:同桌对读(逐段),针对“音准句通”相互评议纠正。

4、指名,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交流读后的感受。

字词检测,巩固认读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2、用生字扩词。

3、读带生字的词语,再指名从课文中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写字练习,练中识字。

1、认读田字梅中12个字并组词。

2、观察田字梅中生字的字形,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

小结: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组读得好。

读词语,说句子

1、出示词语:

购买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批评

和谐 翘起 驱赶 惭愧

2、用多种方法认读词语

3、学生自由选词语说句子。

自读感悟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3、牧童敢于批评大画家。(引导:坚持实事求是)

小组合作,品读课文

1、根据自己理解,选定品读的语段,自由组合。

a、读懂戴嵩的画技。(课文1-4自然段)

b、读懂戴嵩谦虚的品质。(课文5-6自然段)

c、读懂牧童坚持实事求是。(课文5-6自然段)

2、合作阅读,小组讨论: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戴嵩画技高,为人谦虚和蔼牧童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

3、自选交流的方式,反馈对语文语句的理解、感悟。

感情朗读,运用积累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

3、介绍自己搜集或了解到的画家优秀作品的图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用游戏形式巩固要求会认,写的字。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牧童教案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的话进行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设计特色: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初读文本,游戏识字;细读文本,注重运用;师生诵读,随文识字;梳理规律,指导写字。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字,写字,图文结合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五、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我国现代名画家的作品。

六、时安排:

两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前互动: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什么动物?现在我们来玩个猜谜语的游戏吧!猜一种动物。(出示)

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就是以画动物而闻名的。(出示)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还有一位画家,他也特别喜欢小动物,他画的是什么呢?(出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做好上的准备了吗?

(二)、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家和牧童》这一,伸手和老师一起写题,齐读题。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板书?画家和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9页。听清老师的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

(三)、初读文,游戏识字:

?小朋友们读书很认真,不过这一节的生字很多,足足有13个。有没有信心挑战?()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如果同桌有读不准的,请你教教他。

2、检测:谁敢接受挑战?指名一人读一行词语(出现错误随时纠正领读,并领读全班同学,齐读

3、游戏识字:字音读准了,我们来玩个“给偏旁找朋友”的拼字游戏。听清游戏规则:偏旁和好朋友藏在信封里,你和同桌合作,看看能拼出哪些生字宝宝?拼完以后组个词读一读。(指名两个孩子上讲台拼,老师巡视指导下面的孩子。)

拼完以后,检测台上孩子拼生字的情况:你们拼出了几个生字?来,你组个词领着大家读一读。(一个孩子领读一个,还有三个生字,谁来领着大家读一读?)

4、重点识字:购。小朋友们在给偏旁找朋友的过程中,记牢了生字。现在有个生字宝宝想和你们交朋友:

(1)(出示)它是谁?师:“购”是个形声字,左边的贝字旁表示和钱有关,右边的“勾”字表示字的读音。

(2)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购字?(出示)这是商场里的广告,一起读一读吧!

师小结:只要留心,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认识很多字。

(出示)小朋友们再想想:“哪些字的右边也有勾?老师说,学生猜一猜()有水就是?对,水沟的沟。木字也来凑热闹,这个字读什么?组个词。左边有金还是?对,铁钩的钩。左边有贝能?购买,购物。

小结:形声字多有趣呀!看偏旁就知道它的意思了。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购“字。

四、再读文,整体感知:

生字会认了,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文中,开火车读一读文。看谁能把生字宝宝记得最准最牢?其余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听,如果他有读错的地方,一会儿请你帮他指出来。

读完了文,现在你中这位大画家是谁了吗?(出示,并配音乐)老师声情并茂讲故事: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他沉思了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只见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又轻笔细描,很快就化成了。围观的看了,纷纷夸赞!

五、细读文,学习运用:

,指名读一读称赞戴嵩的两句话。(出示)评价学生的朗读(关注了感叹号,抓住了重点词等)引导学生读出称赞的语气。

2,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这次加上后面的提示语(齐读)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两个红色字体的词语?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像这样两个意思一样或者相近的词语叫“近义词“。

3,赞扬的近义词你还知道哪个?评价: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呀!

4,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你会怎样夸赞戴嵩?

,真是纷纷夸赞!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形容:(出示)齐读: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那,戴嵩的画一画好,就……。谁还能用上一……就……说一句话?

六、表演朗读,随文识字:

过渡:就在大家纷纷称赞戴嵩的时候,一个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大家自由朗读,6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

?指名两个孩子,分角色读一读戴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一边读老师一边指导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以及牧童问的语气。)

2、如果加上动作读一读就更生动了!再指名两个孩子分角色加上动作读一读。引导学生:想一想加上什么动作会更有趣?

3、现在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演一演吧!老师是戴嵩,你们是小牧童。提醒学生加上有趣的动作。

4,小牧童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怎么对牛这么了解呀?

?我戴嵩真没有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真是惭愧!(老师做拱手的动作):多谢你的指教!

(1)老师做这个是什么动作?用书上的词语说。(贴上画家拱手的图片)介绍拱手:拱手也叫作揖,是从我国古代开始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对方的一种感谢和敬意。来,加上动作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戴嵩对牧童的感谢和敬意。

(2)现在你们该明白为什么“拱”字是提手旁了吧?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拱”字。(拱也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七、总结文:

从我们的朗读和表演中,你感受到戴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牧童呢?(贴小牧童的图片)

师小结:是啊!小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是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看了他。来,一起把牧童两个字改大一些。再次齐读题。

八,梳理规律,指导写字:

学完了小故事,写好字也是本节的重要任务。

,出示生字:(挤,抹,拱,批,评)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写好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注意左窄右宽,左右两边的高矮,还应该注意什么呢?()仔细观察这个“挤”字的一撇和一提,你发现了什么?

3,这在书法上叫穿插和避让。“撇”穿插到了“提”的下面,提为了让一让它,刚刚出头。写字的时候注意到穿插和避让,我们的字会更紧凑更美观。()(一起读一读写好字的三看标准)

4,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挤字。示范书写(提醒学生;用三看的标准提醒老师)

,书生在田字格书写两个挤字。(老师提醒坐姿:身正,肩平,足安)

6,展示评价学生的书写,用三看的标准来评价,并奖励小花,对照自己的书写,不满意的修改一下。

7,用刚才学习的写字的方法,书写其余的几个有穿插和避让的生字。(依然提醒学生坐姿:身正,肩平,足安)

九,总结本的收获:

学习就要这样,不仅要尝试,还要边学边用!希望以后的每一次学习你们都能有收获!

十,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画家拱手的图片)拱

挤(牧童的图片)

牧童教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三度音程练习。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合唱练习。

(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4)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

(5)练习结束句。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习)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

七、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

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八、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中班冬至活动教案6篇

小班音乐小花狗教案6篇

英语小学教案推荐6篇

《我》作文教案6篇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6篇

小班科学糖果教案6篇

种萝卜教案反思6篇

班主任班会教案6篇

体育跳绳教案6篇

杜绝校园欺凌班会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936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